袁斌:老同學看薄熙來 「由人變成鬼的例子」

大陸人民日報原駐香港辦事處主任、首席記者魏亞南薄熙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讀研究生時的學長。今天在網上讀到他最近寫的《薄熙來二三事》一文,文中他回憶了他在薄熙來學生時代、擔任縣官和大連市長這三個關鍵人生節點與薄的三次印象較深的交集。他說:「現在回過頭來細細一想,我與這位同學的三次交往,可以概括反映權力帶給他的變化,故以記之,從中悟出些社會、人生和仕途的省思。」

魏亞南薄熙來的第一次交集在1981年11月19日。

當天,先於薄熙來畢業,分配在人民日報做記者的魏亞南寫了一篇報導薄熙來的父親、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薄一波參觀全國稀土產品展覽的通訊,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文章寫好後沒請本人審閱簽名同意,按中共黨媒的規矩,這樣的報導是不能見報的。情急之下,魏亞南找到了當時還在社科院讀書,跟自己算不得熟稔的學弟薄熙來幫忙,薄熙來二話沒說便很爽快的帶他去家裡找到了父親薄一波,及時解決了魏亞南棘手的難題,給魏亞南留下了為人熱心、一點沒高幹子弟架子的良好印象。

魏亞南跟薄熙來的第二次交集發生在1986年春中共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當時薄熙來已經是大連金縣的縣委書記。一天晚上,在會上採訪的魏亞南同人大代表們一道觀賞大會安排的演出活動,在現場巧遇薄熙來。一聊,才知道當晚在舞台上演出的金縣農民樂隊就是薄熙來帶來的。

「人民大會堂舞台上農民銅管樂隊的演奏開始了,聲音高亢悅耳。再看看台下,出席人代會的人大代表執著地欣賞著,還不時地為來自鄉村的農民樂隊鼓掌。」

眼前這一切,讓魏亞南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老同學薄熙來有頭腦、點子好,同時也想到,恐怕只有他才有這種通天的本事和活動能量。「如果不是他,誰能把一個縣的節目,帶到這個全國影響最大的舞台上來呢!」

魏亞南第三次與薄熙來見面,是1993年在香港,又是一次偶遇。

那是他被派駐香港的第二年,以《人民日報》駐香港記者的身分,應邀前往香港貿發局,參加大連市在那裡舉辦的93大連(香港)經貿合作洽談會。這是大連新任市長薄熙來在香港舉辦的第一次大型招商活動。

那天,魏亞南到會場比較早,落座後,只見舉辦大連招商會的一班人馬,在一位頭人的帶領下來到會場。他一眼看見那位被簇擁著走在前面的領導正是薄熙來,薄穿一身淺灰色筆挺西裝,紮著鮮豔的領帶,躊躇滿志,滿面春風。

魏亞南迎上前去與他一邊打招呼一邊握手。旁邊一位女士不知他們認識,趕忙介紹:「這是我們的薄熙來市長。」這時魏亞南方才知道,他的老同學又進步了。

薄熙來一見是魏亞南,也頗感意外,馬上拉著他的手順勢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忙不迭地問道:「你怎麼在這兒?」

「我被派來作駐港記者兩年了。」 魏亞南答。

薄興奮地說:「沒想到在這裡見面!」並馬上向身邊的女士介紹:「這是我的研究生同學、人民日報駐港記者。她是我們大連市副市長。」

「好啊!你在這兒,好好替我們宣傳宣傳!」薄毫不外道地對魏亞南說。

「沒問題呀。除了《人民日報》外,我再幫你聯繫聯繫《大公》、《文匯》做點廣告。」

「那就請你費心了!」

說罷,薄接過旁邊人遞上的一個口袋給魏亞南,裡面裝著厚厚一疊宣傳資料,順便又遞過來一件包裝精美的T恤衫:「這是我們與韓國合資生產的服裝,品質不錯!」

魏亞南見距離開會還有點時間,就低聲好奇地向他求證近期港澳台報刊輿論的一個熱點問題。

他問薄熙來:「我問你個事,這裡的報刊風傳中組部內部有檔規定,每位中央高級領導的子女,每家有一名可以作為從政培養物件,而且只能有一名。聽說你們家裡曾為此開會,認為你可堪造就,報上去的是你。你哥薄熙成自感仕途無望,為此近日辭官下海,不當北京旅遊局長,去北京工藝美術品總公司當老闆了……」

沒等魏亞南說完,薄熙來的臉色便陰沉了下來,答道:「我84年下到地方,從中央機關到金縣當的是小宣傳部長,哪是什麼中央安排的呀,是我自己去的。後來當大連副市長、市長,我自認為是靠自己本事幹出來的!勸你在香港不要相信這些東西。」

話不投機,正好主持人宣布開會了,薄熙來不辭而別,起身走上主席台。

新聞發布會主要由他主講,介紹大連的高速發展、投資政策和環境條件……輪到答記者問了,不料一些提問幾乎跑了題,海外記者變著法兒問道:

「可否談談你的兄弟薄熙成為什麼棄官不做,旅遊局長不當,下海去當工藝美術品公司總經理?」

「中央是否有內部規定,中央領導人每家要培養一位當接班人?」

「您是中央內定培養的接班人嗎?」

一位記者提的更刁鑽:「薄先生,你的父親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長,是不是並非主要因為政績,而是沾了老子光?」

面對這些刁鑽的提問,薄熙來微微一笑,來了個先承後轉,借題發揮。他先承認自己確實「沾老子光」,而且所沾之光使自己「終身受益」,繼而巧妙地引申、發揮,說自己所沾之光是惡運和磨難,而正因為如此,才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學會了思考,認識了社會和人生,逐漸成熟起來。所沾之光是巨大的精神財富,使自己受益非淺。

薄對「沾老子光」的妙解,使得所有在場的人立即對台上這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市長刮目相看,但這不等於人們都認可了他的回答,因為他沒有說實話。

據魏亞南回憶,後來證實,記者們的提問並非空穴來風:「6.4」之後,宿老陳雲有言:「看來還是我們的孩子可靠,不會掘自己的祖墳。」並據此向鄧小平建議:「江山是我們打下來的,因此繼承這個江山也應該是我們的後代。」他提出中央領導人一個家庭至少出一個人,意思是出一個人掌握大權。鄧小平默許了這個提議,忘記了自己曾高調表示過「高幹子弟要退出權力圈子,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就這樣,按著兩位一言九鼎老人的意思,很快形成了一個規矩:高層領導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人安排做高幹,家裡的其他人就「下海」斂財。中共中央組織部為此發過一個檔,把內部規矩正式變成官方政策。檔規定本來僅僅適用於高層領導幹部的子女,但實踐起來各級領導都仿效這個做法,變成舉國上下的不成文規定。

魏亞南在文中寫道:「現在看來,薄熙來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但他卻對我和當眾矢口否認,這種撒謊不臉紅的政客作風,早已將他的人格墮落顯現無疑。」

那麼「曾經的風雲人物」薄熙來為何後來卻落敗了呢?對於很多人都感興趣的這個問題,魏亞南在文末也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在專制制度下,無法監督的權力,極易使人變成極權人物。推行權力意志,讓治下的國民、居民都整天為著自己的想法轉,唱紅打黑說一不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睚眥必報,毫不含糊;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一意孤行;好大喜功,甚至覬覦最高權力。薄熙來就是這種體制下「由人變成鬼的例子」。

魏亞南最後總結道:「薄熙來意外失敗帶有偶然性,如不真正落實自由、民主、法治,不徹底剷除極權人物產生的土壤,就難免還有薄熙來似的人物出現!」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