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稱「老佛爺」?

近幾年有關清宮的影視劇很多,尤其是慈禧的故事。而凡有慈禧的清宮戲,又總能聽到一個比較特別的稱呼——「老佛爺」。慈禧非常喜歡人們稱她「老佛爺」,「老佛爺」似乎就成了她的專稱。其實,從歷史上看,「老佛爺」原是有清一代用來指稱開國皇帝的。

滿人文康所著《兒女英雄傳》,開卷第一回就說到正黃旗漢軍一個安二老爺,「他的祖上,也曾跟著太汗老佛爺征過高麗,平過察哈爾」。這「老佛爺」指的便是開國的太宗皇帝皇太極(據說後來也有稱康熙、雍正、乾隆等為「康熙老佛爺」、「雍正老佛爺」和「乾隆老佛爺」的)。所以,老佛爺這個稱呼,並非始於慈禧,原來也不是慈禧的專稱,而是用於指稱開國皇帝的。而開國皇帝之所以有此特別稱呼,又可能與其「滿洲」的族名有關。

「滿洲」是清代滿族的自稱,而滿族原是來自女真人的,努爾哈赤就自稱是女真人的後裔。他借復興完顏金之名,於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登上了可汗位,國號就叫金(史稱「後金」)。但他兒子皇太極繼位後,卻廢了「女真」舊號而定族名為「滿洲」(辛亥革命之後,「滿洲」又通稱「滿族」沿用至今),又於次年改國號「金」為「清」。

據清人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五所說,「滿洲初為部落名,國書本作滿珠……乾隆四十二年(1777)上諭:我朝肇興時,舊稱滿珠,所屬曰珠申,後改稱滿珠,而漢字相沿,訛為滿洲」;而「其易『珠』為『洲』,蓋由『洲』字義近地名,故漢字假借承用之」。這是說「滿洲」原是「滿珠」的音轉假借,因為「洲」更像地名,所以後來漢語中就改稱「滿洲」了。

滿人為什麼定這樣一個族名?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說「女真、蒙古崇信佛教,文殊(文殊師利)菩薩最為一般人所尊仰,文殊音轉為曼珠或滿住,明初建州(按:指東北的建州衛,明成祖時所置)名酋有李滿住(按:女真人後裔,明英宗正統年間襲封建州衛都指揮,「李」為明朝皇帝的賜姓),努爾哈赤也有滿住的尊號。滿字,取滿住第一字,洲字取建州第二字,州旁加水成洲字」。則「滿洲」原來是作「滿住」的,而「滿住」是「文殊」的音轉,所以「滿洲」原是一個菩薩的佛號。

就史書記載看,「滿洲」一詞有多種寫法,或作滿珠、滿住、滿柱,也有作曼珠(曼珠師利)或曼殊(曼殊室利)的,如陳康祺《曼珠即滿洲之轉音》說:「西藏每歲獻丹書,稱上為曼珠師利大皇帝。曼珠,譯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按珠、殊同音,曼珠亦即滿殊二字。」之所以有此多種不同寫法,應是漢譯無定字的緣故。而「曼珠師利」或「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師利」,也就是常與普賢一起隨侍釋迦牟尼(如來佛)左右的文殊菩薩,他是佛教所說修行層次最高的四大脅侍菩薩(另兩位為觀音與地藏)之一。

清朝的皇帝,可能是因為崇信佛教,尤其是崇仰文殊菩薩的緣故,就以佛號為其特稱而稱「佛爺」或「老佛爺」的。清宮十三朝中,信佛的皇帝確實不少,譬如順治皇帝福臨,就是特別痴迷的一個。他曾自號「痴道人」,說什麼「朕想前身的確是僧」的話,又有「吾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在帝王家」的《順治皇帝悟道偈》盛傳,乃至死後民間還有五臺山出家的說法流傳。之後的康雍乾三帝,也都是很虔誠地信佛崇佛的。

就慈禧而言,對佛似很虔誠,據說也勤於禮拜,還攝有多張扮作大慈大悲觀世音的照片掛於寢宮,因此就以觀音菩薩自居而讓人稱她為「老佛爺」。之所以如此,據德齡公主《清宮禁二年記》所說,「蓋以太后極願為男,故命人亦以男呼之」。她說光緒帝去見慈禧時,都是「跪太后前而呼之曰:『親爺爺吉祥!』」的,於是「帝宮中自帝以次,率以父稱太后」。這恐怕是因為慈禧感到自己雖說大權在握,但名義上終究還只是一個太后,因而就想藉此稱呼來強化自己的權威。

所以,「老佛爺」原來並非慈禧的專稱,而是清代開國皇帝的特稱,只是慈禧襲用之後,就成了她的專稱。

據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二十一回所說,慈禧自稱「老佛爺」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她六十大壽時。說彼時「西太后遂自加徽號,令承值人員等稱她作老佛爺,或稱她作老祖宗。」

《漢語大詞典》對「老佛爺」的釋義是:「清代對太上皇或皇太后的敬稱,後專指慈禧太后。」這「皇太后」應該就是後來專指的慈禧太后,只是這「太上皇」不知何所指。清朝稱太上皇者唯乾隆一人,皇太極並非太上皇,他是清朝實際的開國皇帝,「清」這個國號就是他創建的。所以這「太上皇」,或許稱作「開國皇帝」,會更符合史實些。

如前所說,「滿住(滿洲)」原是「文殊」的音轉,漢譯因此有譯為「佛爺」的,所以「老佛爺」或許也可視為清朝皇帝的一個特稱(但並非每個皇帝都有此特稱)。而以皇太后身份稱老佛爺者,似僅慈禧一人,但因為她是清王朝最後一個大權在握的實際上的「皇帝」,所以「老佛爺」這個清朝皇帝的特稱,後來就演變成她一人的專稱了。

——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李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