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滬寧麻煩了?我的國真厲害?外媒聚焦貿易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20日訊】中國輿論在反思貿易戰失利的起因時,不提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是關注中共的宣傳策略,認為因宣傳口吹噓「厲害了,我的國」引發貿易戰。外媒紛紛聚焦這一問題,認為主管中共意識形態的王滬寧在黨內遇到了「麻煩」。

中美8月下旬將重新啟動貿易談判,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繼續向中共施壓,讓中方拿出更好的談判條件,否則「不會達成任何協議」。

川普表示,每年美國的錢都在流失,這些錢流向了中國,「每年5,000億美元,我們重建了中國,已經好多年了。對此,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他們(中共)也明白這一點。事實上,我認為,他們也處在震驚狀態,覺得自己居然能夠僥倖脫逃了這麼久,好幾十年。」

美國貿易代表計劃於8月20日開始舉行公開聽證會,討論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

20日,英媒BBC報導說,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是為了打擊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盜取知識產權、強迫外資企業轉讓技術等。

但國際媒體發現,中共輿論在反思貿易戰的起因時,從不提及這些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是關注中共的宣傳策略是否適當。許多人質疑,中共在宣傳上大張旗鼓地叫喊「厲害了,我的國」,不僅讓舉國上下沉浸於自不量力的盲目自信,也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產生戒心。

在中共的媒體宣傳中,黨媒運用擅長的謊言與抹黑伎倆,將美國追求公平貿易的訴求,扣上「威脅」、「訛詐」的黑帽,藉此欺騙中國百姓混淆視聽,並迴避遮掩中共長期竊取技術、「彎道超車」的不道德經濟發展模式。

今年3月,中共炫耀國力的記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公映,票房接近5億人民幣,一舉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記錄片。

極具諷刺的是,剛剛「厲害」一個多月,美國商務部就宣布制裁中興通訊,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銷售零部件,沒料想,這個中共所謂的高科技巨頭竟如此不堪一擊,隨即滑至崩潰的邊緣。這無疑打了宣揚「厲害了,我的國」、「中國實力遠超美國」的中共文宣系統「一記耳光」。

又過了不到3個月,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令中共政商各界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憂慮。其後美方又宣布,要再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稅,甚至說「準備好對5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

在看清楚了自己根本無力對抗後,中共企圖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反對美國的制裁措施。但歐盟等國家卻紛紛倒向了美國。

貿易戰不僅使中共在國際上被孤立,國內經濟也屢屢不振,高層還出現分裂現象。外媒說,面對川普政府採取的貿易懲罰措施,北京顯得被動而狼狽。

在此情況下,中共知識界乃至政界,開始對宣傳口吹噓「厲害了,我的中國」的宣傳政策產生了強力的反彈。

《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6月份的一次演說在網路上引起很大關注。劉亞東說,「在很多情形下,我的國沒有那麼厲害,甚至受制於人。」有些人對中國成就誇大其詞,「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其結果「誤國害民」。

劉亞東不點名地批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吹噓中國,居世界第一,國力超過美國的言論誤導中南海,清華上千校友更是聯署要求罷免胡鞍鋼。

《紐約時報》引述中國社科院經濟學者余永定的話說,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前,很少有人覺得貿易戰會真的開打。

一位中國智庫學者告訴路透社:「許多經濟學家和知識份子都對中國的貿易戰政策感到不滿。普遍看法是,中國目前的態度太強硬,領導層錯估了形勢。」

報導說,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共內部出現分裂,習近平的助手、意識形態主管王滬寧成為針對的目標,「他因宣傳不當和過度誇大中國的實力,在黨內陷入『麻煩』。」

不過,報導認為,王滬寧被踢出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不大。

《紐約時報》8月15日引述美智庫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話說,中共高層誤判了形勢,沒想到美國真的會打貿易戰,「這讓他們痛心疾首,正在試圖尋找方向,調整路線。」

報導說,如果貿易戰對中國不利,這些官員可能會在政治上毀掉自己。

這些人包括:中共首席理論家王滬寧,他幫助策劃了宣揚中國崛起的宣傳基調;再就是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他是與美國陷入僵局談判的負責人。

面對如此嚴峻困局,中共高層顯然也希望避免中美衝突惡化,因此在官方的相關宣傳已趨向謹慎。

《路透社》報導,中共已命令官方媒體不再提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美國和歐盟均對此項目涉及的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非常不滿。

7月中旬,中宣部已經下令限制媒體使用「貿易戰」及批評川普總統的說法。

《紐約時報》評論說,到目前為止,中共的反美宣傳尚未提高調門,也沒有煽動類似近年來反日示威那樣的反美行動。

中美貿易戰使得中共內外交困之際,中共被迫再次回到談判桌。中共商務部8月16日宣布,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8月下旬將率團訪美,雙方將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鏈接: 王滬寧隱身北戴河 權力早已被削弱
相關鏈接: 王滬寧將被打入冷宮?八大徵兆釋信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