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皇家工艺 苏州师傅仿制明神宗龙袍

【新唐人】(中央社台北四日电)曾修补北京故宫龙袍的中国苏州缂丝师傅王嘉良接受北京首都博物馆委托,将仿制明神宗万历皇帝的“衮服”。据报导,这件“衮服”是明神宗最奢华的龙袍,原件耗时十三年制成。  江苏“扬子晚报”报导,五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家打开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出土的龙袍、匹料、丝制品都灿若云霞,显示中国古代高超的织造技艺,但这些珍贵文物出土后很快风化,发黑变质,让文物保护专家相当痛心。

报导说,为重现古人的织造技艺,近年来,首都博物馆文物专家在中国寻觅合适的工匠,希望达到最好的复制效果,以还原历史,最后选上苏州缂丝代表人物王嘉良承担复制任务。  据报导,缂丝又名“刻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缂丝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从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龙袍,缂丝可说源远流长。缂丝的制作技艺十分特殊,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不仅强度胜过刺绣,且成品没有底料和图案的分割,作品浑然天成。

  报导说,“衮服”是皇帝龙袍的一种,在皇帝祭天地、宗庙时,与衮冕配套使用。 史料记载,这次仿制的衮服真品龙身为翠绿色,由孔雀翠羽织成,底色以黄色为主,配以蓝、绿、白、红色点缀。龙袍上共有两百多个寿字、字符都由金线织成,龙袍图案中还有两百多只蝙蝠、两百多个如意纹,寓意“福寿万代”,前襟和后背有十二条团龙。

  据报导,为高度仿真,王嘉良仿制时,十二条龙图案将全部由孔雀翠羽线组成。 王嘉良说,制造过程中,他必须将孔雀羽毛如纺线般细细密密地捻进布料里。同时,为使龙袍质感更细腻,平常一公分宽的“径”大概需要二十七条线,这次需要的线将增加好几倍。

另外,衮服的主体腾龙图案不在同一平面,需要高低参差,展现立体感,这些都是王嘉良过去很少遇到的精细技艺。 为破解四百年前的衮服织造工艺,王嘉良派儿子七度赶赴北京,研究龙袍织造方法。他的大儿媳日夜赶制,已完成四幅局部样稿。

王嘉良表示,由于他年事已高,这件作品将由他家族中的五人联手制作,但仍需花费一年才能完成。目前,备料、试机等准备工作已启动,预计三月中旬将全面开工。970304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