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结合文创 40年笔庄寻汉字新感动

【新唐人亚太台2015年1月26日讯】带您来看到,文房四宝结合文创,再创新商机。在高雄前镇区,一间维持40多年制作毛笔的业者,以传统的文房四宝为基础,努力结合文创,赋予汉字书写,更多的艺术感动。

选取毛料,在水桶中整理笔锋,用牛骨刷梳整,直到毛料混和一起,再卷成笔毫。

总共得经过10多道工程,一支毛笔,才算完成。

笔庄董事长郑炎珠:“毛笔很难做啦,就像要接这个笔头,有时拿都拿不住,这个都要练,要学很久,我那时候至少要学习3年4个月才能出师。”

笔庄董事长郑炎珠:“写毛笔心会很平静,人若心浮气躁,你就会写不下去,所以你若静静的在那写毛笔,你就会有一种思维去想事情。”

他是南部著名笔庄创办人郑炎珠,国小毕业开始学习制笔,是一位资深制笔师傅,为了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诉求,郑炎珠为经营40多年的传统笔庄,融入了文创的概念。

笔庄总经理郑至超:“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满月,会把头发理下来,然后会作成胎毛笔,还有肚脐就是财,所以我们会把它做成肚脐章,就是头发跟肚脐放在一起,就是有发财的意思,它具有收藏跟纪念的价值,而且它也有实用性。”

郑炎珠的儿子郑至超,把吉祥话和实用性结合,打造专属的文创商品,像是这组祈愿笔,有福、禄、寿、喜等四种涵意,还有文昌笔搭配龙头笔架,代表着一登龙门,天下知,与祝贺高升的意象。

笔庄总经理郑至超:“希望它(书法)是一个生活化,所以我们会规划一些跟汉字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期望政府能对于毛笔文化的重视,让民众感动东方的文化,然后再找回对书法的感动。”

笔庄董事长郑炎珠:“我会在背后继续支持他,我也是希望以后他可以成为台湾汉字毛笔的代表。”

透过第二代经营,传承手艺与创新,将文房四宝传扬国外,郑炎珠期许,藉由这些文房四宝,成为汉字文化的媒介,带动更多年轻人投入毛笔制作的技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