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回顾(2015年12月20日)

【新唐人2015年12月20日讯】一周经济回顾(664)(2015年12月20日):巴黎环境峰会,各国达成共识,关键就看怎样落实。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一周经济回顾节目,我是东方。尽管中国在经济上大国,但在国际政治舞台鲜有作为,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西方和发达国家往往会批评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矛盾举措,一方面北京政府希望得到发达国家的尊重,另一方面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决绝承担和履行国际责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有时候说中国是搭便车的。这种情形开始发生转变,上个星期巴黎环境峰会就是最新的例证。由于环境恶化、经济降温、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不得不软化在废气排放问题上立场,答应到2030年以后开始降低,但在国际社会看来,这也是中国开始承担国际责任的开始。不过本开场白要提醒的是,还需要听其言、观其行,目前的国际秩序,北京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维护者。一个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在乌镇召开的全球互联网大会,尽管会议的口号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但北京提出的互联网主权,是为网路长城跟防火墙辩护,跟自由社会提倡的互联网无国界的倡议格格不入。乌镇会议之前,人权律师浦志强被起诉,罪名是在微信上发表言论,批评北京民族政策的言论,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11名外交官被禁止旁听,还受到粗暴对待。其实西方国家也是矛盾心理,一方面呼吁中国象个大国的样子,承担起国际责任,2005年的时候,前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提出,北京要做一个负责的国际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知道北京不会维持目前的秩序,还真不希望北京扮演更 重要的国际角色。去年,北京倡导成立的亚洲基建投资银行遭到白宫的杯葛,就是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担心,北京此举会动摇二战后成立的金融秩序,比如说,世界银行的贷款往往跟人权、环保、和劳工条件挂钩。奥巴马总统积极推动亚洲自由贸易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中国要改写贸易规则,这会让美国人和企业置于不利之地,我们不会让它发生。中美之间,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要合作,又要防范对方。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需要超越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站得住脚,站在道德高地上,才是真正的大国。这是今天的开场白。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