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商之二十:九世之乱

太戊修德给商朝带来了盛世,可是他最后的一点私心又把功业毁了。

商王的传位规则,走的是“兄终弟及”为主,辅以“父死子继”的道路。商朝的开朝君王成汤,大儿子去世得早,他的王位由小儿子外丙继,外丙传给弟弟仲壬,仲壬也去世了,轮到长子的儿子继承。

商朝的第四位君王就是成汤的长孙太甲。似乎太甲没有兄弟,继位的是儿子。以后的几世没有因此内乱的。

太戊得位于兄,按例也应当传位给弟弟,没有弟弟的话,就传位给下一辈的长兄之子。

太戊从哥哥手中取得王位,七十五年之后,坐得暖暖的王位就没有还给长房,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中丁,中丁成为第十世商王。中丁迁了都,从亳地迁到了黄河上游的嚣。此为一迁。

这个亳地是商朝的成汤先祖开朝、中丁父亲坐镇的地方,离开此地,中丁似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第十一世商王是中丁的弟弟外壬,都城仍然在嚣,没有迁都。商朝开始走下坡路。

第十二世也是弟弟接任,河亶甲继承王位。迁了一次都,“自嚣迁于相”。商朝更衰落了。此为二迁。

河亶甲跟父亲一样,没有还王位给长房,给了自己的儿子,第十三世商王祖乙。

祖乙即位也是忙着迁都,新都叫耿,新都第二年就被水冲毁了,他再迁了一次都,祖乙后来又迁都两次,最后定居在庇地。迁都不是容易的事,一般人不会出于兴趣这么做的,这方面他运气不太好。此为三迁。

稍可安慰的是,他有一个好的大臣,巫咸的后人巫贤被重用,《殷本纪》特意注了一笔:“巫贤任职。”祖乙在位十九年,获得史家肯定,在其任内,“殷复兴”。只可惜史料留存过少,无法得知巫贤之“贤”情了。

接着是祖乙的儿子祖辛,第十四世王。

祖辛的弟弟沃甲,第十五世王。

第十六世商王祖丁,不是沃甲的弟弟,也不是沃甲的儿子,而是祖辛的儿子。

第十七世商王南庚不是祖丁的弟弟,也不是祖丁的儿子,而是沃甲的儿子。再一次迁都,都城为奄,此为四迁。

第十八世阳甲,不是南庚的儿子,也不是南庚的弟弟,而是祖丁的儿子。

第十九世商王盘庚,进行了著名的最后一迁。结束了九世之乱。


商朝势力图。图中红点代指商朝的京城。(Yeu Ninje/维基百科)

张衡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圯耿,不常厥土。”其实祖乙一任就迁了三次。盘庚迁完都之后的世代,还有那么一两次迁,要都算上就不是“后五”了。张衡很客气。

为抢王位,弟弟、儿子、叔叔、堂兄弟轮番上阵,诸侯各国看到王室之间仁义全无,纷纷拒绝前来朝贡。殷道再一次“衰”了。

《史记‧殷本纪》中这么总结:“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

比起 “父死子继”,王位“兄终弟及”更为合理,传弟在先,子长大再传回去,可以避免太甲之类的幼君执政。但是商朝走到后期,就完全是“父死子继”了。应当是商朝人对“九世之乱”的教训总结。

太戊修德创下太平盛世,最后差了一口气,几代之内打回原处。君王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社会生态,真不是说说的。

为什么应天命下世的圣贤,也常常要经历艰苦的磨砺才能施展身手,因须得考核过关。为什么身份越高越要注意修身养德,上天用太戊的功过说明了道理。

还不是诸侯不来朝见,太戊的后人、重视对祖先孝敬侍奉的商族人,也不怎么祭祀他,出土的甲骨中,祭祀他的寥寥无几。

修德,真的是要修到伊尹所说的“纯一”才好。

参考文献:
1.《观林堂集‧殷周制度论》
2.《书叙传》
3.《史记》
4.《竹书纪年》
5.《商代宗教祭祀》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