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红二代揭秘中共“34号”特供机构

【新唐人2017年10月11日讯】近年来中国大陆经常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中共的高层官员能享受到安全、营养的“特供”食品。这一“特供”服务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了,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1971年7月美国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了接待他,一个被称作“34号”的工作单位忙碌准备着,从全国采购高档食材。

“34号”全称“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是一个保密机构,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锡拉胡同34号而得名。中共从建政起就设立了这样的特供机构,在食品物资普遍短缺的时期,为中共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等活动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中共前总参谋长罗瑞卿的次子罗宇,在文革前曾几次去过“34号”。

原总参谋部航空装备处处长罗宇:“东安市场过去有个卖食品的地方叫稻香村,‘34号’就和稻香村差不多大,但是它是一个小院子。就是你进去的时候要经过一个门洞,然后有人看一下你那个卡。大概是部级以上的干部有这个‘特供证’。进去了以后正房就摆着一溜卖东西的柜子,很小。”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共的供给制度不是在建政后,而是从延安时期就出现不同级别间的分配差别。1941年,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任弼时,仿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供给制。有了大、小灶的规定。

罗宇:“这个打仗从江西开始,那哪有什么工资啊,军队怎么吃饭哪。那时候就有小灶、中灶、大灶,特别是到延安以后,各个部队都是吃大锅饭,然后给领导有点小灶。像毛就是小灶,那警卫连,或者大部队,那就是大灶。”

1942年,在延安从事翻译工作的高级知识份子王实味就曾感叹延安“衣分三色、食分九等”。他撰文说,一方面是病人喝不到一口面汤,青年学生一天只得到两餐稀粥,但另一方面“有些颇为健康的‘大人物’”却一直在“非常不必要不合理的享受”。

中共建政后,对高级干部的等级待遇逐步形成了制度,除了严格的等级工资薪俸制度以外,还包括一贯的物资供给方面的享受和待遇。“34号”的前身——原公安部八局五处“食品保卫处”设立了。

尤其在大跃进、大饥荒、文革等物资匮乏的时期,由于这种“特供”制度,中共领导干部一方面能获得超过普通市民的配额供应,同时也能享有普通人得不到的紧俏和优质商品。

根据高智勇2007年8月发表在《炎黄春秋》的文章,大饥荒期间负责“特供”政治任务的是北京第二商业局,下辖几个专用生产基地,规模较大的是巨山农场,专为中央领导人生产、特制、加工优质的粮油、蔬果、肉、蛋、奶……等副食品。另外,日用品、招待品等等,也应有尽有,且精华荟萃。

罗宇:“就是共产党的革命破坏了生产力,粮食就少了,没东西了。然后为了保证上面一小撮人,然后就搞特供。它是个特殊化,反正老百姓不喜欢这个东西。共产党自己也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事,让老百姓知道了。”

特供制度延续至今,目前中共干部们获得的不仅是物资,更多的是安全。

罗宇:“后来的这个特供主要是毒食品的问题,那不是没东西而是到处都是假的东西,到处都是有毒的东西。这个特供它的不合理性是在于,你既然能够在一定范围里面,你能够保证没有毒的东西,那你为什么不涵盖全民呢?那就是腐败,因为搞假的搞有毒的这都是贿赂官员。”

近年来,特供已经从中南海蔓延到各个市县乡。在普通百姓为毒食品、污染水忧心忡忡的同时,各级官员享受着有严格“安全、营养”指标的特供产品。

采访/常春 编辑/尚燕 后制/陈建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