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方: 政协主席“退常”后的尴尬

今年中共两会之前省级政协主席换届后,一眼望去,可见一串共7名候补中央委员,分别是河南的王炯、海南的毛万春、江西的姚增科、内蒙古的李佳、山西的黄晓薇、浙江的葛慧君、江苏的黄莉新、贵州的刘晓凯、广西的蓝天立。还有一名中央委员,新疆的努尔兰·阿不都满金。省级政协主席进入中央委员会的人数,明显多于换届前。

这是2013年11月,省级政协主席全部退出省委常委之后出现的一个奇怪局面。这些官员在省级党委之外,地位“低微”,却在中央级党委之内,地位“不凡”,呈现一种特殊的倒挂现象。

省级政协主席虽然早已不是省委常委,但这毕竟是一省之内通常仅有的三个正部级交椅(部分省份有四个,新疆有五个)之一,在等级森严的中共官场里,在省级政协主席、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同台出现时,就给座次安排带来一个难题。

据澎湃新闻梳理发现,一般来说有三种排名方式:1.不管何种活动,政协主席均排名在专职副书记之前,2.出席党内活动时,专职副书记排名在前,出席其他活动时,政协主席排名在前,3.不管出席何种活动,专职副书记均排名在政协主席之前。

比如,广东就属于第1种方式,此前(2014年)的排序就是: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省政协主席朱明国、省委副书记马兴瑞。

云南就属于第3种方式。此前(2014年)的排序就是: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省委副书记仇和、省政协主席罗正富。

这种地方排名出现“分歧”、各走各路的局面,在中共治下是相当少见的。

在中共的体制中,省级政协主席是否退出省委常委,是个颇有争议的事情。

持“退常”观点者,认为这样有利于实现“党外监督”,让政协更接近于“党外建言者”的角色。并质疑,政协主席担任省委常委是角色混淆,是自己监督自己。

持“留常”观点者,认为政协主席不入常,等于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此后“建言”就越发没有份量,所以“留常”利大于弊。

其实,跳出中共的圈子看,这种争执相当可笑。因为政协本身就是在正常民主社会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是为了中共的统战需要而设置的一个花瓶组织。

政协主席在座次上的尴尬,其实是政协这个组织的性质造成的。政协主席并不是外部人,而是中共安插在这种组织里控制所有统战对象的头,就像官方宗教协会会长是中共(地下)党员一样。这种扭曲的关系根本无法理顺,所以无论怎么摆,就是摆不平。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