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越美”梦碎 英媒:贸易战戳中共三大痛点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5月24日讯】近期,中美贸易冲突犹如上演了一场过山车。在经历了一番相互抛出加征巨额关税的清单之后,中美双方派出代表团先后在北京和华盛顿进行了两轮闭门谈判,然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贸易战暂停。由于这份公报缺少关键细节,外界对这场贸易战的发展与转变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这场一度似乎一触即发的贸易战进行了一些反思。

文章称,中美贸易摩擦给中方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经过许多年后,又一次给中共当权者们带来了“痛”感:即关于“国家安全”的“刺痛”;关于“知识产权”和制造业升级的“灼痛”;以及关于芯片制裁的“撕裂痛”。

文章表示,中美之间这一次的贸易摩擦已持续数月,期间更多次升温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最终经过谈判发表的一份共同声明,让剑拔弩张的贸易战暂时搁置。虽然这份声明具有建设性趋势,但因缺乏细节性描述,导致外界各方只能根据各种字眼去进行揣测。

《金融时报》文章指出,几十年来,美国无论是与欧洲、日本,还是与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打“贸易战”,虽然每次贸易战,双方都是开足火力,在政治、法律、经济上刀光剑影互不相让,但最后基本上都是对手妥协,几无例外。

“最终,必须承认,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运用‘硬实力’‘软实力’的战略战术能力仍旧有不可抗拒的优势。”文章这样写道。

文章表示,在摩擦与谈判回合中,“国家利益至上”寻求的不是绝对的“干掉”对方,而是力求在本来条件下,自身利益最大化及损失最小化。

文章还谈到了中方通过这场贸易冲突而引发的两大忧虑:

首先,原先被认为早已“超英越美”的中国基础设施,实际上人均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而且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

其次,中兴芯片事件让国人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技术力量的实际状况,“应该说,现阶段整体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发达国家比仍有相当差距。”

事实上,一周前,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中美双方一致同意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方承诺将大量增加从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不过,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究竟要减少多少,声明中并未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指标。

事后,美国财长努钦强调,两国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政府同意暂不实行原计划对中国产品征收总额达1500亿美元关税的行动。他表示,华盛顿方面期待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得到显着增加——仅仅今年就有望达到35%至40%的增长幅度。

努钦并表示,美国在能源产品领域也有望在中国打开销路,预计未来三到五年美国该领域对华出口能够有500亿至600亿美元的增长。

中共官方媒体则强调,双方的会谈是“积极、务实和富有建设性的”,这次谈判达到了中美两国经济“双赢合作”的目的,并称中方“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最终双方通过谈判成功地避免了“曾经一度看起来不可避免的正面对抗”。

(记者文轩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曲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