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文字始祖仓颉

【新唐人2013年12月15日讯】他不仅是中国的文字始祖,在世界文字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座馆舍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大楼主要出口处铜门上,镶嵌着十二个对世界文字有影响的各国传说人物,他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雕像是在东侧大铜门上(左扇门第二个)。国会图书馆对他的概括是“中国文学的庇护神”(the Chinese patron of writing)。他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总结远古各部落的刻划符号首创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纪事的历史,被后人尊之为“造字圣人”,他就是仓颉。

仓颉造字

仓颉、史皇氏,原姓侯冈,名颉,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一百一十岁。他是黄帝的史官,用祖传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遇到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而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走,说前边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前边有两只老虎,若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理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

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画出来的。

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画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很多汉字,并将它们传授给了后人。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面推广开了,文字也就形成了。

在仓颉造字成功之后,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天上下起了谷子,地上有鬼在夜间哭泣。于是有些人认为,一部分人将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去舞文弄墨,使得粮食会发生短缺,故而落下谷子,以免人民饥饿;也有人说:由于有了文字,人们可以用文字,来记录和揭露邪恶,鬼感到有被揭露的危险,于是就哭泣起来…,这也说明:文字创造之后,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仓颉造字之后,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从此,仓颉的头脑,就有点发热了,对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开始马虎起来了。

有些事情,不断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不希望仓颉因为骄傲而堕落。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有一位老人,沉吟了一会,便独自去找仓颉。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位老人不走,还坐在原来的地方不动。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见到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还能十分谦虚的向自己学习,受到感动,便很尊重他,心里很高兴地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向大家教认字时,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还有:‘寸身’为矮;‘委矢’为射。但是你却教大家,把‘寸身’念为射,把‘委矢’读成矮。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已经无法改过。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先人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之后世,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然后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授到每个部落去。

仓颉所造的每个字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意涵,而外国的文字不管是英文、俄文、拉丁文等都只记录声音,没有任何内涵。因此“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唯一能表意的文字,它的每一笔一画都真实的保留了先民生活的面貌。可以说走进汉字,就等于走入中华文化的堂奥了。

仓颉庙

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四十八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十亩。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七十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现保存的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

仓颉陵

现已发现八处仓颉墓及遗迹,始建于汉代者四处:河南开封、南乐、虞城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余下两处河南省阳武、洛宁系宋代以后。

陕西白水县仓颉墓,现尚有残碑一通,该县还有一个史官乡,即依仓颉为黄帝史官之说而建。

河南虞城县仓颉墓、仓颉祠始建于西汉,唐开元年间及清康熙年间曾几次重建。历尽沧桑,如今仅存一座大殿、两株血柏和一通石碑。

开封仓颉墓,在今城东北九点五公里、黄河大堤之外,刘庄村的北侧。明《汴京遗迹志》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禅通记》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开封仓颉庙内原有一通仓颉造字碑,现已不见。据当地村民讲,很可能还埋在造字台地下。关于这通碑,开封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仓王造字碑上的字捶(拓)不走,捶下来一出村就变样。现在碑已没有了,到底捶(拓)走、捶(拓)不走,已无从验证。再一个说法就是“仓颉造字圣人猜,二十八字一未开”。说的是孔圣人一次路过这里,看见仓颉碑上的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也不认识。

河南南乐县仓颉墓位于县西北十多公里的吴村附近,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一五四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仓颉庙中现存的一通旧碑:“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乃宋朝与契丹澶渊之盟后,北宋名相寇准专程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近在朝廷脚下的东京仓颉庙他未题一字,却跑到几百里外的南乐祭拜题字,想来在寇准的心目中,南乐仓颉陵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原题目:仓颉造字的故事 (有删节)

文章来源:大纪元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