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何清涟: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三十)

【新唐人2013年12月15日讯】【导读】1997年,一本后来被称为是“改变世界对中国经济改革评价”的书稿,在历经一年多,辗转中国九家出版社后,以《中国的陷阱》为名在香港出版。次年在被删去了数万被认为是敏感的文字后,这本书以《现代化的陷阱》为名在中国大陆出版。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上至官员下至工人争相阅读,使它成为学术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并很快在中国大陆被列为禁书。何清涟女士在这部著作中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改革后的社会状况做了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的改革史,但与官方的歌颂版完全不同。2003年9月,《现代化的陷阱》的修订版《中国现代化的陷阱》,由美国博大出版社在海外出版,作者结合她到海外后所获得的最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了全书近三分之一的内容。2005年何清涟女士为德国版再次对《中国现代化的陷阱》进行了修改。

1998年10月8日美国《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October 8, 1998)亦发表长篇评论China, The Great Leap Backward,推介了这本书。随之美国《远东经济评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二十余家报刊杂志也予以报道。英国、法国、挪威、纽西兰、瑞典、荷兰等国的报刊杂志电视台等也都采访过本人,并对此书做过报道。该书当年被全国众多报刊列为中国畅销书榜首,亦被席殊书屋举办的一次由全国五十位著名学者担任评委的民间学术评奖活动评为1998年度中国十大好书之一。该书在2000年中国的“长江《读书》奖”读者评选中被评选为最佳书而获“读者著作奖”。 2002年11月,《现代化的陷阱》日文版一书由日本草思社出版。

2003年10月,《中国现代化的陷阱》(即《现代化的陷阱》)修订版由香港博大出版社出版。TaiwanNews 出版社于2004年1月以《中国的陷阱》为名出版修订版。2006年10月,《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修订版)德文版由德国汉堡研究所出版社(Hamburger Edition)出版。 这里连载的是何清涟2005年为德国版出版而重新修订的版本。

(接上期) 第七章 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二、杯水车薪的扶贫救济

除了上述失业工人以外,中国还存在一大批常年需要救济的人。据民政部统计,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需要救济的灾民和贫困户达1.4亿人,优抚对象近4,000万人,孤老病残人员5,000多万,总计2.3亿多人。(注9)但民政部另一统计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实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人数仅为1930.8万,(注10)不到贫困人口总数的10分之1。

上述贫困人口虽然得到一些救济,但这些救济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中国社会化救济程度低下,主要依靠企业救济。而那些特困企业连工资都无法兑现,整体贫困的职工群事实上已得不到本企业的救济。 那些尚有救济能力的企业由企业工会负责发放职工困难补助,标准虽几经调整, 但全国大部分城市在1998年以前仍然执行国务院1988年(51)号文件中所规定的补助标准,这种标准单以城市规模来划分,既未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联系,又未与物价指数挂钩,在市场物价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实际上根本难以保证困难职工的生活。由民政部负责的城镇贫困者的救济,同样存在标准偏低的问题。1993年,全国城镇享受定期社会救济的38.8万人,救济费1.4亿元,年均428.5元,月均才35.7元。1994年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4%;(注11)

中国政府一直声称要在这方面做巨大努力,但看来成效甚微。到2000年,中国自称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社会保障系统,城市中的覆盖面高达80%以上,农村中除重庆市之外的1,930个县市区也已经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系统。但实际情况远未像官方数字那样令人乐观。据2001年全国总工会对121家破产企业的28.2万名职工调查,破产程序启动后,有32%的职工领不到基本生活费。在部分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和困难行业,拖欠职工工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据全国总工会2000年末对已建立工会的近86万个单位统计,拖欠职工工资的占9.2%,涉及职工1,393.4万人,占这些单位职工总数的12.1%。到2000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5万人,目前因各种条件限制实际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仅有220多万人,仅占37%。此后失业率持续攀升,2003年7月30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9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2年底增加了0.2个百分点。这项失业统计仅包括参加了失业登记的城镇人口,并未包括数百万国企下岗工人,以及城市中的外地流动人口。(注12)

一些地方财政拮据,社会保障工作陷入困境,一些城市的劳动保障部公开声明,社保体系面临崩溃边缘,现已无计可施。在国有企业员工失业最严重的黑龙江省,根据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全省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中,具备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偿还债务能力的仅占1.4%,有部分支付能力的占20.2%,完全没有能力支付的占78.4%。医疗保险的情况更糟糕,到2000年底,全国有303个地市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但仅覆盖职工4,587万人,占应保人数的29%。据有关部门调查,约有50%的企业职工不能按规定报销医疗费。一些患病职工因此而债台高筑,个别大病患者因无钱医治而陷入困境。(注1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参加全国医疗保险的人数仅占城镇人口的20%,而农村只有不到10%的人口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的保障。(注14)中国的医疗费用在同等发展中国家中,所占的GDP的比例相当高,但是医疗的公平性却接近最差标准。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注15)调查显示,有五六成的老百姓应该看病却不看病,大约三成的老百姓应该住院却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病太贵。武汉市总工会一项统计数据表明,贫困已经成为导致武汉相当一部分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调查460户最贫困的特困家庭中,30%以上家庭离异。因贫困而自杀的悲剧近年来不断在各地发生。(注16)

表7~1 1995年、2001年中国中心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995 年 2001 年
城市 标准(元/月) 标 准 ( 元 /月)
上海 200 280
北海 130
厦门 220 265~315
桂林 120
青岛 96 200
柳州 120
福州 150 200~220
海口 170 221
大连 155 221
沈阳 85 195
广州 200 300
本溪 150
无锡 120
抚顺 120
梧州 110
丹东 70
武汉 120 195
锡山 100
南宁 125 183
北京 170 280
深圳 286 319
天津 241
杭州 220
宁波 215
济南 208
长沙 200
石家庄 182
哈尔滨 182
昆明 182
拉萨 170
长春 169
合肥 169
郑州 169
重庆 169
银川 160
太原 156
成都 156
贵阳 156
西安 156
兰州 156
乌鲁木齐 156
西宁 155
呼和浩特 143
南昌 143

注A:表中货币单位为人民币,按中国汇率管制标准,8•34元人民币可兑换1美元。
注B:1995年数据来源于《粤港信息日报》(1996年8月4日)。2001年数据为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提供,载于《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10日第2版)。

中国的贫困人口正在逐年增长,据中国政府自称持续高速增长的GDP增长率并未使中国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1997年中国GDP增长8.8%,从业人员只增加1.1%;1998年GDP增长7.8%,从业人员只增加了0.5%;1999年GDP增长7.1%,从业人员增加0.89%;2000年GDP增长8%,从业人员只增加0.79%。(注17)据报告,以1998年为起点,至2002年这5年当中,国有企业将完成下岗分流任务,预计这一期间将向社会释放3,000万到3,500万人,同期国家行政机关的改革也要分流约400万人,事业单位的冗员按1/3估算,也有近1,000万人失业。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而这一期间的新增就业机会充其量也只有2,600万,就业压力相当巨大。(注18)

失业工人虽在不断增加,但多数企业无力支付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需支付的经济补偿和拖欠的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费、集资款等。2002年3月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公布对1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57%的失业职工与原企业存在债务关系,人均债务总额达3,624元。其中欠发工资的人数占33.3%,人均3,067元;拖欠集资款(工厂强制性地让工人交钱给厂里作生产资金,叫做“集资”)的人数占14.8%,人均拖欠2,490元;拖欠医药费的人数占27%,人均拖欠1,361元。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人数占20.6%。职工与企业脱钩所需的人均经济补偿金为5,000元。(注19)
——————–
注9:冯同庆:“中国职工现状分析”;冯同庆、许晓军主编:《中国职工状况--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10:中国民政部网,“全国1930.8万低保对象初步实现应保尽保”,www.mca.gov.cn, 2002年8月5日。

注11:喻利新、刘朝晖:“全国贫困职工救济中的问题与对策”。

注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广州市劳动服务网,http://gzsc.gzlm.net/yaowen/yaowen_2.html。

注13:《瞭望新周刊》,转引自:北大三角地bbs.beida-online.com. 2002年4月11日14:39:29)

注14:左学金、王耀忠:《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载《社会保障制度》2004第3期 ,第48页。

注1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2:24。

注16:“贫穷的中国”,《南方周末》2002年12月9日。

注17:据1997年~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注18: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严峻形势”,《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3期。

注19:《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3日第1版。

(待续)

(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