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杨继绳《墓碑》(四十六)

【新唐人2014年1月9日讯】【导读】《墓碑》是一本记录中国六十年代饿死三千六百万人的大饥荒真相的著作,作者是前新华社经济记者、《炎黄月刊》副社长杨继绳。他花了十多年时间,查阅资料,访问经历大饥荒的人,收集了上千万字的资料数据,以翔实而丰富的资料记录了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的史实,揭穿了中共官方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之谎言, 揭示了饿死人的根源是人祸而非天灾。《墓碑》获得二零一三年美国海耶克图书奖(The Hayek Prize)。作者说《墓碑》不仅是为纪念死去的三千六百万人的灵魂,也是希望“埋葬”造成这个悲剧的中共体制。

(接上期)

第十一章 燕赵悲歌

河北省在北京的周围,离皇城最近,能够最快地接受皇家的“恩泽”。这个省位于华北大平原北部,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东临渤海,西枕太行。河北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垦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耕地一亿亩以上。但由于城市多,还是一个粮食调入省,直到一九六九年才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这不仅是粮食增产,而是因为天津市一九六六年成为中央直辖市,不属河北管辖。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及以后的三年,河北省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一 徐水闹剧(注一)

徐水县距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属保定地区。一九五八年,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县份,成为震惊世界的“共产主义试点”,由此导演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一] 闹剧从农田水利开始

一九五八年二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冒着严寒来到徐水,听取河北省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汇报。当他听到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后,立即给以肯定和赞扬。

反右斗争胜利以后的一九五七年十二月,谭震林参加了水利部的一个会议,在会上他否定了水利部过去的以大型为主、排泄为主、国家兴办为主的治水方针,提出了“以小型为主、以蓄为主、以社办为主”的新方针,马上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并以《人民日报》社论形式向全国宣传。各地农村积极响应,利用冬春农闲期间,在全国掀起了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水利部根据这个新方针,于一九五八年一月赶编出《水利是农业的生命线》一书。但是,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河北省几十个典型,却没有谭震林新发现的徐水。

几天以后,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的陈正人奉命赶到徐水,帮助徐水总结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三月十四日,徐水经验不失时机地送到了发动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题目为《河北省徐水县实现农田水利化的情况报告》。

这个报告说,徐水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起,苦战三个月,已经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境内三条河流基本得到治理,八十六万亩耕地都配备了一套到三套灌溉设施。报告中还介绍了中共徐水县委在领导兴修水利高潮中的一些经验:一,在群众高潮面前,首先强调思想大解放;二,作风战斗化,说做就做,坚持到底;三,找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四,强调加强第一线,强调一切工作深入现场;五,坚持个人负责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原则;六,努力使中心工作和各部门工作相结合。

恰巧就在三月十三日,即陈正人报告送上去的前一天,谭震林也上交了他主持起草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水利建设的初步安排》,毛泽东看到他井冈山时期的两位老战友的报告十分兴奋。三月二十一日,他作了批示:“此件连同谭震林的报告付讨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注二)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人民日报》在四月十七日隆重推出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徐水县委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领导经验的总结》。徐水县就这样被推上了大跃进的风口浪尖。

读者在《人民日报》这篇介绍徐水经验的文章中可以读出以下内容:一,敢说大话。如“以前不敢想的事,我们现在做到了!”“思想不冻地不冻”,“心硬地就软,心软地就硬”,等。二,大兵团作战。徐水县是一个仅有三十一万人口的小县,实际能投入的劳动力不足十万人。但在兴修水利中却组成了一支“平时十万人,多时十三万人的劳动大军”,他们“白天赶太阳,夜晚追月亮,黑夜当白日”,成为一支“扭转乾坤的决定力量”。这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很快转化为“军事化”。三,强迫命令之风。用“大辩论”推动建设,“辩论以前,一千四百名民工十四天开渠三百公尺,辩论后,一千名民工三天就开五百公尺。”四,共产风。“南隆重善乡打井无麻,有钱买不到,发动社员讨论,各户共拿出好麻一千二百五十斤,麻绳六百五十条。为了解决水利物资,经过发动群众,在很短时间内,总计干部、群众自愿投资六百六十五万元。”中国读者都知道“自愿”是怎么回事。

[二]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革命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县委书记张国忠召开了全县紧急电话会议,他向各级干部发出了号召:开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革命。其内容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协作,具体要求是:行动军事化,田间管理工厂化,思想共产主义化,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化。这“四化”的核心是行动军事化。张国忠指出,要做到全民皆兵,思想行动一致;要以党的组织为核心,把全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民兵的作用,乡、社、队都要建立军事化的编制。乡要建立“社会主义跃进兵团”,设总指挥(即司令)、政委、后勤部主任等职,由书记、乡长出任;社要建立营、连、排的组织,每个排要有政治干事,负责掌握思想情况和组织辩论;每个村为一个营或一个连,支部书记、队长分别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营长、连长和后勤部主任。后勤部负责食堂、幼儿园、托儿所、被服厂、洗衣局、粮食加工厂等工作。乡要划分若干战区,由乡党委分片包干。

张国忠一声令下,各级干部闻风而动。几天之内,全县就建立了九十三个团、二百九十九个营、一千零九十九个连、三千三百六十五个排。有的乡还根据劳动强弱和年龄大小,组成了“青年火箭排”、“壮年跃进排”、“妇女突击排”、“少年先锋排”等名目繁多的组织。上下工要列队并喊口号行进,开工有战地动员,收工有评比总结。食堂也由原来的三百个猛增到一千六百九十三个,全县在食堂吃饭的社员达二十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人,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九。一时间,徐水全县变成了一个大兵营。

[三] 毛主席到了徐水

徐水的创造吸引了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他亲自到徐水视察。人民日报记者康濯是这样描述的:“人们兴奋得跳起来,兴奋得心神无主地南北跑动,人们欢呼领袖,向领袖伸过手来”。毛主席“不时地站住,不停地呵呵笑着,他那集中了上下古今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眼睛看着大家,他那大山般魁伟的身躯和海洋般宽阔的额头,发出万道光彩,照射到每一个徐水人的火焰熊熊的心上。”康濯写的报道至八月十一日才发出,其所以晚发一个星期,是因为送中央审定耽误了时间。报道还说:

县委书记张国忠告诉主席说,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下十二亿斤粮食,平均每亩产两千斤。张国忠又说,主要是山药高产,全县共种了夏山药三十五万亩。毛主席听了以后,不觉睁大了眼睛,笑嘻嘻地看了看屋里的人,说道:

“要收那么多粮食呀!”这时候,毛主席显然是想起了张国忠在路上介绍的本县情况,就伸出又厚又大的坚强的巴掌,算账一般地说:“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千多万斤粮食呢!秋收十一亿斤呀!你们全县三十一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时被毛主席问住了。后来,张国忠答道:“我们粮食多了换机器。”

毛主席说:“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都想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

李江生说:“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主席说:“那就得每一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么多酒精啊!”

毛主席呵呵笑着,左右环顾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觉都跟着笑了起来。张国忠也笑道:

“我们只是光考虑怎么多打粮食。”

毛主席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呢!”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声地说着:“毛主席看问题看得多远,看得多周到啊!”

“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毛主席又笑道:“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

……

主席听到那些山药都是亩产二十五万斤,有的计划为亩产一百万斤,不禁又笑问道:

“你们这粮食吃不完,怎么办呀?”又对乡、社干部说:“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外半天搞文化,闹文化娱乐,办大中小学,你们看好么?”

大家都说好,都听得高兴。有人告诉主席,说这个社已经办起了共产主义红专大学;主席惊喜地“啊”了一声,笑着直点头。

……

毛主席到了县委会,头一句话就同省委解书记和张副省长说:

“这里的干劲不小哩!”又对大家说:“世界上的事是不办就不办,一办就办得很多。过去几千年都是亩产一二百斤,你看,如今一下子就是几千上万!”

毛主席又问了问河北省其它地区庄稼情况,又了解了一下徐水去冬今春实现水利化和今年抗旱的情况。最后,指示徐水县委要早抓明年粮食规划,要多种小麦,多种油料作物,种菜也要多品种,这样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又说:“小麦地一定要深翻,翻到一尺以上;以后人民就主要吃小麦,玉米和山药喂牲口,喂猪;猪喂多了,人民就多吃肉。(注三)

徐水的粮食真的吃不完吗?实际上,徐水当年粮食亩产最低为二百斤,最高为三百五十斤,当时有耕地八十六万亩,按三百五十斤算,总共可收三亿斤,只有张国忠说的十二亿斤的四分之一。

毛泽东称赞这里的食堂,称赞这里的军事化组织,称赞这里的水利建设,称赞这里的幼儿园。这一切使他十分兴奋。他情不自禁地说:

“下边真好啊!出的东西真多啊!”又笑着对大家说:“北京就出不了什么东西。你们说,北京出什么呀?”

“北京出政治领导,”张国忠说,“出党的总路线!”

毛主席又嘻嘻笑着,不断点头。

最后,毛泽东向张国忠提出了建立人民公社的建议。据辛平考证,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向一般领导干部提出人民公社。但是,毛泽东向高级干部讲人民公社就是几个月以前的事了。

晚上七点半,毛泽东的车队刚离开徐水,县委马上召开了全县电话会议。“乡乡都在电话会议上向毛主席宣誓,保证今年粮食亩产平均超过两千斤,保证工业的百花也要在全县处处争奇斗艳,保证整风和思想也一定要丰收,保证各个战线上都有无数卫星发射上天,要把天上的星星都遮没。” (注四)

八月五日,召开了全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会后立即把全县二百四十八个农业社转为人民公社。几天以后,又将二十个乡镇合并为七个乡,实行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

[四] 共产主义试点

八月六日,陈正人给徐水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要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他对河北省委的领导人说“第二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差不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就要向共产主义过渡了……。刘少奇同志指示,在徐水搞一下试点,搞共产主义,搞工、农、兵、学、商结成一体,在农村、学校、机关都要搞。”陈正人在县委会上号召大家,要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著作,深刻领会共产主义的意义。同时,他还带来了康有为的《大同书》,并将它分送给县委领导。

八月二十二日,徐水在中央、省、地工作组的帮助下,提出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草案”提出:“奋斗的目标是:一九六零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一九六三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

今冬实现灌溉机械化和加工机械化,明年实现耕作机械化,农村初步电气化。一切主要的体力劳动都为机器所代替。那时,人们的劳动已再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了。

一九五九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二千斤,食油二十斤,肉类五十斤。一九六三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二千斤,食油五十斤,肉类三百斤,棉布一百尺,奶品一百五十镑,蛋品八百个,糖二百四十斤,水果一百四十八斤。主要生活资料基本实现各取所需。

一九五九年消灭三十岁以下的文盲,一九六三年达到高小以上的文化程度;再过五年或更短一点时间,即从明年算起七年至十年内,三十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程度,成为专家。那时,旧的劳动分工形式要改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本质差别逐渐消失。

为此,徐水县还召开了动员大会,张国忠在会上说:“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 共产,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有的干部还宣传:“到那时候,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有什么。”

九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说:“徐水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最高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八月十七日到三十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多次讲到徐水。他在八月二十一日下午的讲话说:“河北省徐水县搞军事化、战斗化、纪律化,这三个口号提也可以,不提也可以。组织形式不一定搞团、营、连、排、班,设大队、中队、小队也可以。实际是一个劳动组织与民主化问题。”八月三十日上午又说:“人民公社,有的地方采用军事组织――师、团、营、连,有的地方没有,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产纪律化’这‘三化’的口号很好,这就是产业大军,可以增产,可以改善生活,可以休息,可以学文化,可以搞军事民主。”(注五)据毛的秘书李锐说,毛实际是很赞成军事化的。

由于毛泽东鼓励了徐水“全民皆兵”的作法,国家决定给徐水的社员发枪。八月十三日,首先在毛泽东到过的南梨园举行了发枪典礼,一千一百名民兵战士根据命令,肩扛锄头手持枪,跑步奔向生产战场。报道说,这些民兵两个半钟头就锄地四百一十亩,拔草三百四十亩,追肥九十五亩,生产效率比发枪前高了很多。

在北戴河会议的鼓励下,九月十五日,徐水县成立了徐水县人民公社总社(后改为徐水人民公社),将分配权控制在总社。九月二十日,向全县发布了《中共徐水县委关于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的试行草案》,规定,从九月份起,脱产干部、工人取消工资,社员取消按劳取酬。对全县人民实行“十五包”:即吃饭、穿衣、住房、医疗、丧葬等十五项开支全由县人民公社统一包下。干部另发津贴:县级每月八元,科局级五元,一般干部三元,勤杂人员二元。与供给制相适应的是实行公社一级核算,分配权全掌握在公社手里,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不仅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把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全部改为全民所有制。

徐水的共产主义吸引了很多参观的人。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康濯的长篇通讯《刘少奇同志在徐水》。刘少奇高度赞扬了这里发生的事情。看到这里的密植作物,刘少奇说:“你们这种大畦子的办法不错!只要畦跟畦之间留个小垅道,能进去人就行。要锄草、间苗的话,可以作个寸把宽的小锄,也可以用镊子夹。”刘少奇视察丰产卫星田和试验田时,鼓励他们:“要大胆试验。试验的东西不要怕失败。”除毛泽东、刘少奇以外,邓小平、谭震林、谭政、刘澜涛、胡乔木、杨尚昆、李先念、薄一波、邓子恢、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粟裕、杨成武、安子文、程子华、钱俊瑞、张鼎臣、胡耀邦、杨献珍等中央领导都到徐水视察过。此外,还有四十多个国家、九百三十多名外国人也参观了徐水。国内有三千多个单位派人到徐水“取经”,从三月到十月,全国有三十二万人到徐水参观。当然,这些人到徐水后看法是不一致的,邓子恢回到北京后说;“徐水是浮夸风、共产风的典型。”(注六)

[五] 幻梦的破灭

共产主义试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席卷徐水

供给制的平均主义分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社员们认为“干活吃饭,不干活也吃饭,干不干都吃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县财政收入只有二千万元,根本没有能力搞“十五包”。原来说每人每年发的两条毛巾,也只发一条。当年十一月间,徐水县曾筹款五百五十万元,给全县公社社员支付过一次“十五包”的费用和津贴。十二月,又筹款九十万元、挪用商业流动资金七百万元,致使商业资金无法周转。以后,由于财力枯竭,供给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全民所有制带来的问题更多。全县统一核算,统收统支。劳动力和物资全县统一调配,造成了全县的“一平二调”。开始,县里不考虑资金能力,办起了三十家工厂、一千三百四十八个小型企业、十一所大学,文工团、剧团、医院也一哄而上。后来由于资金跟不上纷纷垮台。

在“扫除私有观念”的口号下,有些村庄将鸡、猪、树木全部归公,把社员家里的锅砸了炼铁,户户不冒烟,全去吃食堂。为了加快消灭私有制的步伐,连箱箱柜柜都归了公,社员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个人的,其它都归公了。”农民修建的房屋准备随时拆除,公社将修建若干个居民点。在很短时间内,全县就有三万二千多所房子被拆除。除了大寺各庄盖起了三十九栋三百个居室外观美丽、质量很差的楼房以外,其它地方基本无力建房。有的社员连过冬的房子也没有。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劳动纪律化”造成了瞎指和强迫命令。县委书记张国忠要求每亩山药必须达到五万棵以上,达不到者受惩罚。有的社员觉得这样太密,又不敢抵制,只好在地头密植,在地中间按正常密度种植。被张国忠发现后,五个小队长被绑在树上接受现场斗争,喝骂、拳打、脚踢,然后送到监狱劳动改造。一个叫高老先的小队长,劳改三个月就死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和十月,张国忠搞了两次捕人高潮,县乡村三级都成立劳改队,下达捕人指标,限期完成。一九五八年,全县共捕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其中,一些人死在劳改队里。(注七)

到徐水来参观的人多,中央机关到这里来参加劳动的人也多。到这里来参加劳动的干部发现了这些问题。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到这里来劳动的干部将所见所闻向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上旬,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这是纠正大跃进的偏差的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前,毛泽东就看到了徐水问题的报告。在郑州会议上,毛多次批评徐水。十一月十日,郑州会议结束,毛泽东拿起《中办机要室关于在徐水县劳动中所见所闻情况报告》看了又看,最后批给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和书记处书记张承先:“此件是说徐水县情况的,长处短处都有,请你们研究一下,此种情况,可能不止一个社有。”批完后又加了一句:“此件,你们带回去,我不要了。”(注八)从此,徐水的报道很快在报刊上销声匿迹。

[六] 目光转向安国县

毛泽东的注意力从徐水转向了安国。八月间,毛泽东到河北视察时,听取过安国的汇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国县一九五六年就建立了“集体农庄”,并且提出了“一年建成千斤县”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高指标。后来在“反冒进”中有所收敛。一九五八年听了南宁会议传达之后,又提出了更高的指标。在传达贯彻中央八大二次会议的传达以后,六月三十日,召开了五万人参加的“保旗夺旗”大会,强调“有了跃进的思想,才有跃进的奇迹”,把农业生产指标再次提高。“粮食亩产一千五百斤,争取二千斤,皮棉二百斤”。七月,河北省委、地委先后制定了工农业“元帅”、“卫星”标准,安国县为争夺“元帅县”,将指标第四次提高到平均亩产三千斤,高出省定的“元帅县”指标一千斤。八月五日,毛泽东视察了安国县,涞水县不服气,送来了竞赛协议书。于是,安国县又第五次提高指标,将粮食平均亩产定为四千五百斤,棉花亩产定为四百斤,争取四百五十斤。六月三十日,安国县宣布:首创小麦亩产突破五千斤。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十一月,安国县上报了亩产三千三百六十一斤的特大喜讯,比实际亩产三百三十斤高出十倍以上。为了强迫社员和某些不同意见的基层干部顺从,对一些社员和干部进行体罚和人格侮辱。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公社脱产干部有过体罚的行为。安国县还总结出一套“先务虚,后务实”的经验,用狠抓阶级斗争的办法,对不同意见的社员和干部,轻则辩论(即批判),重则体罚。(注九)

对这样一个比徐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县,毛泽东只知其表面,不知其底细。他轻听了某些汇报,就下结论说:“徐水不如安国。”“ 以后要宣传安国,不要宣传徐水。”(注十)

注解:

[注一] 这一节资料除了另有注明外,都取自辛平:《梦幻的天堂——徐水“共产主义”试点记》,《炎黄春秋》一九九四年第一期;赵云山、赵本荣:《徐水共产主义试点始末》,载《党史通讯》一九八七年第六期;《河北党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五辑,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注二] 《关于推广徐水县实现农田水利化经验的批语》,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一四三页。

[注三] 康濯:《毛主席到了徐水》,载《人民日报》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一日。

[注四]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南方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二十八页。

[注五] 毛泽东:《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四),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一日下午,《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九五八-一九六零)第一一零页。

[注六]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南方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三十四页。

[注七] 同上,第三十七-三十九页。

[注八] 辛平:《梦幻的天堂——徐水“共产主义”试点记》,《炎黄春秋》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注九] 同上。

[注十] 同上。

(待续)

作者授权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