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呼和浩特市中考生家长围堵教育考试招生部

公平的前提是民主——论呼市中考“分招”政策造成

相比起拆迁征地、欠薪讨薪造成的群体性事件,昨天微信群内朋友圈人们频繁转发的呼市堵路示威事件,则是一起全新的群体性事件。示威的主体是参加中考考生的家长。在没有官方回应之前,坊间流传的一个主要说法是今年全市参加中考的学生中有一半上不了高中。究其原因是和今年呼市教育局出台的“分招”政策有关。

什么是“分招”政策?不参加各类考试好多年的笔者上网搜了一下。在能看到呼市教育局之前接受内蒙古晨报采访时给出的官方回答是“分招”政策是我市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的将市区内自治区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一部分按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分配给各初中学校的一种招生政策。通过“分招”途径进入示范高中学习的学生享受与统招生相同的待遇。

平心而论,这段话看完笔者并没有完全明白,但关键字眼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是该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局给出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比如:今年,学生甲乙二人参加电脑派位同时被派到某初中校。学生甲不到派位校就读而“择校”到某“热点校”读书,不再享有“分招”资格,学生乙选择留在派位校且连续就读三年,享有“分招”资格。三年后,二中最低录取线假如为560分,学生甲因没有“分招”资格,则必须考到560分以上才有机会进入二中;而学生乙因享有“分招”资格,则有可能在考了低于560的情况下,就被二中录取。

实际笔者看到这里真的是糊涂了。明明应该是择优录取的应试教育怎么又和小升初的分片画上了等号?

呼市教育局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简单粗暴的。以高考为例,因为北京户籍的考生在上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比外地考生有分数优势而被诟病的时候。呼市教育局反其道而行之,人为的打破原本多年来延续相安无事的高分排位。反将呼市重新划片。听从排位分配比自主择校要更有优势。

呼市教育局设计改革的官员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分招”政策无疑是有缺陷的,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的衍生问题。

首先,我想最直观的就是家长为了进入有分招资格的学校就需要在学校的相关片区购买学区房。刻意造成部分的城市内移民,将对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家长造成额外且不必要的开销。甚至会为了升学出现户籍造假的现象。

其次。相对高分的学生无法享受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生源、师资、氛围、校园环境、学生归属感等一系列的内容。呼市教育局粗暴的采取掺沙子的方式。看似给予了部分分数较差考生以机会。但实际上从根本上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前提下。对于考生自然是能者上名校。教育局应该做到的是如何让调配师资,提高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而不是以损害一批学生的利益造福另外一批学生,据悉今年要上二中国际班的学生需要交近8万的学费。无形中又是将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向富人阶层倾斜。名义喊的是公平,实则变相的造成了向钱看。都是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相煎何急?

第三。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本该需要有精确详细的论证。粗暴的改革出台和实施,自然会造成民意的反弹。这项涉及面如此之广的政策,看起来事前并没有被该有切身利益的家长所熟知,没有征求意见,草草出台。究其原因,还是官本位思想,呼市教育局觉得自己是爷,出了政策所有人就该听。殊不知一招不慎触了家长的逆鳞。

如果说教育是要公平,那么公平的前提是倾听民意后民主的公平,而不是强加的并且不合理的公平。

有人说家长不该堵路影响交通,那么我想问,如果家长不采取这样的过激行为,又是否能被呼市市政府乃至高层所了解。已进入伏天。为了孩子上学的权利,放弃面子站在烈日下的家长无疑是可敬的。

对于呼市教育局的那些官员。该是躬身下行去真正了解了解家长呼声的时候了。面对入伏天为自己的孩子提出诉求的那些家长而言,真正该站在太阳底下出出汗的怕是那些呼市教育局的领导班子吧。

透过现象看本质—-内蒙古教育系统官员腐败新思路。官员的无耻,打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幌子,绑架国家,绑架国民。将国家公立资源浪费掉,将生源财富挤压至私立及民办学校,民办及半公立学校生源不断,生源不断就是财富不断,这个你懂。好的孩子不能到好的学校念书,这是缺德,这是祸害内蒙古的后代。

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改革政策还是地方教育局出台的政策?哪个敢站出来对此事负责?孩子们含辛茹苦的学习9年,考取的优异成绩就被教育局的政策无情抹杀了?你们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了吗?改革不能祸害孩子,不能借改革的名义背后利益寻租,利益寻租不可孩子身上打主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