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絲路音樂之旅”音樂會

【新唐人】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溝通歐亞的重要渠道﹐不同民族的樂器和音樂風格也通過絲路相互影響。大提琴家馬友友有感于古絲路對文化融合的貢獻,創建了“絲路計划”。4月上旬音樂家們在美東地區和芝加哥進行了巡回演出,請本台看來自紐約的報道。

“絲路計划”成立于1998年。它与美國、歐洲、亞洲的學校和音樂文化組織合作,舉辦研討會和研習營,工作者包括民族學家、藝術史學家、音樂學家、作曲家等。“絲路樂團”的成員是非固定的,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致力于探索東西方音樂傳統与創新的結合,演奏世界不同地區的古典、民族和通俗音樂。

在音樂會中,不同民族的音樂家使用各自傳統的樂器合奏,表現了各种絲路音樂的可能性。

中國的琵琶運用在羅馬尼亞的旋律中,包括印度鼓的東方打擊樂器和西方的弦樂器互相呼應, 還有亞美尼亞人認為最能代表他們心靈的木管樂器,在弦樂的烘托下,訴說著從前慘遭屠殺的歲月。

馬友友在“絲路計划”的創建宗旨中寫道,“我們生活在日益覺醒并相互依賴的世界里。音樂能像磁鐵一樣將人們吸引在一起。与不熟悉的音樂傳統互動時,會發現我們接触的聲音并非只屬于某個族群,而是屬于一個世界的超國界聲音。”

新唐人記者謝佩蓉發自美國紐約的報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