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建議改革北京居住制度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大城市的外來人口暫住證制度一直以來受到很多批評。最近,兩位中國學者北京市政府和人大提出建議,改革現行戶籍和暫住登記制度,以保障外來人口的居住、教育、社保和選舉等權益。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和李方平律師8月28日向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發出公民建議書,呼籲對現行的北京市居住制度進行改革,使得現住在北京的六百萬「暫住人口」,他們稱之為新北京市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方面獲得與北京市民平等待遇。

建議書認為,目前北京市的戶籍和居住制度在北京市民和新北京市民之間造成待遇差別,新市民被排斥感與日俱增。目前,北京市政府和人大正在進行有關戶籍和居住制度改革的調研,因此他們提出一些有關這些改革的建議。

胡星斗教授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說,他們的建議書提出按照外地人在北京居住的年限,來確定它們所享受的政治和社會保障權利。

「第一步是居住滿6個月到三年屬於短期居住,賦予部分市民的權利;第二步是居住三年以上屬於長期居住;第三步是十年以上就可以獲得北京市戶口。不能夠只要你的貢獻,只要你的納稅,卻不願意財政支出,這肯定就不符合公平原則的。」

目前,只有四種人在北京居住能夠享受和北京人同樣的市民待遇,其中包括:連續三年納稅累計超過三百萬元的企業主,國際國內的文化名人,國內大型企業的高級主管,以及在國外取得高級學歷的留學回歸人員等。這四類人以外的其他人,無論在北京居住了多長時間,永遠都只能是「暫住」人口。

胡星斗教授和李方平律師提出的建議包括:借鑑美國的作法,建立統一的社會安全號碼,逐步確立新市民的社會福利享有制度。對此,胡教授表示:

「一些該做的事情可以先做,比如說新市民等的登記,而且啟用終身的社會保障號。在保障號裡面,可以把你的收入狀況、家庭成員的狀況、教育履歷、甚至違法犯罪的記錄、守信用的記錄、納稅狀況,都納入到這樣的一個電子系統中,然後逐漸地按照你來北京的時間讓你享受不同級別的待遇。」

中國國內的一種看法認為,如果太多的外來人口湧入大城市,將導致城市的財政無法負擔。胡教授說,目前他們的建議是一個過渡性措施,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也就是要從政治權利、基本經濟權利、接受教育的權利、社會保障的權利等各個方面來進行改革。所以,還要修改很多的法律,還要落實,要增加很多的財政支出。所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希望北京市能夠逐漸把它鋪開,有些事情可能很難一步到位。」

美國的社會學者劉曉竹則認為,兩位北京學者提出的建議很有意義,不過在中國現實的體制下恐怕難以實現。

「應該走這一步是不錯的,但是在現在沒有這個政治現實。因為中國戶籍制度和城鄉分割的體制主要是為了控制,它是控制老百姓的。在這樣一種體制下,機會、資源都在北京或者幾個超大型的城市。取消戶口制度以後,人口流動的問題解決不了,不好控制,另外就是它有政治面的影響。」

劉曉竹分析說,中國政府對政治權力的壟斷,需要以經濟壟斷的方法保證,因此對中心大城市的財政傾斜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如果不消除中國大城市和其他地區間的經濟差別,現行的大城市居住制度就難以改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