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反思】嚴家其: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年

【编者按】今年是中共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三十周年。三十年前鄧小平提出并领导实施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只改經濟不改政治的後果,造成中國社會貪汙腐敗猖行;貧富懸殊加大;严重的社会不公,導致民怨沸騰,終於爆發了一九八九年的「六四」民主運動。时值「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开辟「改革開放三十年反思」专栏,将陸續刊登和播放专家学者的有关演讲稿和实况录像,以供大家回顧、反思和討論。

下面刊登和播放的是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严家其,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在美國西東大學、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和全美中華學人聯誼會聯合舉辦的『中國的歷史教訓和未來挑戰–紀念大躍進五十周年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國際研討會上的发言:『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年』。

【嚴家其】上一個世紀的「大躍進」以後的三年「大饑荒」和今天中國的經濟起飛,原因實際上是相同的。「大饑荒」是中國的高度的工業化 ,農民完全鎖在土地上;而且高度的閉關自守的一個後果。而這個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後,中國走向了一個相反的道路,這個道路就是說对外開放、更加開放。另一方面,農民從土地的束缚上面解放出來。農民工,實際上就是束缚在土地上,本來要餓死的農民,就流罗到城鎮里面去了。所以今天中國的經濟的發展,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原因,就是當廉價勞動力同資本相結合的時候,經濟就起飛了。這是全世界共有的規律。這個歐美國家經濟上的工業革命也是這樣過來的。但當資本離開的時候,那就要出問題,就要發生經濟上的大的問題。所以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中间。

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整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個最大的事件,實際上是「一一九事件」,就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號,柏林牆倒塌了,然后才有了經濟全球化;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經濟起飛。而「一一九」之所以產生,實際上就是因为「六四」。沒有「六四」的大屠殺,就沒有「一一九」的事件;就沒有柏林牆的倒塌。因為當時东柏林的逃亡者向西柏林逃亡的時後,每次都被開槍打死。由於「六四」的屠殺之後,全世界的譴責屠殺,在這個情況下,「一一九」那一天就把柏林牆冲垮了。全球化起源于「一一九」,而「一一九」起因是中国的「六四」大屠杀。

「一一九」事件发生之後,在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間,鄧小平為了挽救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就決定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所以,實際上今天中國的經濟在發展,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重要的工業革命時代的開始。今天的中國可以說是一个工業革命的時代。而這個工業革命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廉價勞動同資本的結合。

第二個原因,可以說中國今天的周邊的附近環境是比較安定的。因为有「五一六協定」。一九九零年,江澤民和俄國簽定的「五一六協定」,主動放棄了中國北方的土地的權力,而換得了一個俄國对中國的友好態度。因为当时全世界因为「六四」的大屠杀都在谴责中国。 另外一方面呢,现在同日本的關係上,東海油田的問題上也做了讓步。在這個情況下,中日之間也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安定的周邊環境。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也可以看到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直處于外國的包圍中間。

第三個原因,就是說中國今天的工業革命是在能源技術利用的革命,它同信息革命(利用電腦信息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而在歷史上,所有的工業革命主要是能源革命,能源的技術革命。而這次信息革命和能源革命,就是一期革命和二期革命結合起來了。

第二點,今天中國出現的情況,實際上我看起來并不是一個新的思维。為什麼呢?中國凡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以後,一定會出現一個走向所謂的「盛世」 。而這個「盛世」時代呀,在以前漢武帝、以前那個「文景之治」。在漢朝農民戰爭勝利之後,也出現這個時期。唐朝「貞觀之治」,也是在農民革命戰爭勝利之後出现的。在明朝也是這樣。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是明朝開國之後大概三十多年,這個繁榮的時候,當時明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今天我們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球裡面佔十分之一,百分之十。美國現在大概佔百分之二十。而當時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能佔三分之一,所以,當時鄭和的船隊就遠遠的超過了哥倫布的、麥哲倫的探險船隊不知道多少倍。而這個情況實際上是在中國歷史上一個不稀奇的事情。“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而如果一個王朝,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他要有繁榮的時候,就要有衰弱的時候,其實中國一定要走出王朝循环這種情況,才可能使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現代化的富強道路得到保障,這個道路就叫「民主化」的道路。

第三点,我要講一下中國政治改革的情形。我認為中國現在「六四」以後沒有政治改革,而現在看起來政治改革的希望也沒有。因為中國都會因為中國領導的怎麼樣,而和中國的整個情況有關係。我們可以看到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發展差不多有這麼一個大致的規律。凡是一個大的事件,後面就一定有一個大的變革;有中的事件,就有中的變革;小的事件,就有小的變革;如果沒有事件,就沒有變革。正因為這個鴉片戰爭,中國就有了洋務運動;正因為有了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就有了戊戌變法;有了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打到中國,然後有了慈禧太后的「新政」。這個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不是他想出來的,是因為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慘痛災難,就不可能不走改革開放道路,否则中國就要完全徹底地崩潰。

实际上從「六四」以後,中國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私有化,也是因為「六四」這個大的事件自然结果。而今天的中國沒有什麼大事件,連維權運動都要鎮壓。沒有什麼大的事件,連奧運會也不是一個大事件。在這個情況下呢,中國就沒有政治改革的動力了。但是實際上中國面臨很多問題,是需要政治改革的。只有中國的大的政治家,就像毛澤東,或者鄧小平,或是戈巴契夫,或者彼得大帝這樣大的人物,才可能有這大潮流,大的走向世界民主化的潮流下面,才可能改革中共。但是現在看起來,中國的領導人已經不想這樣做了。據我的預測呢,中國就是說現在沒有大的事件,沒有事件,都平息下去啦,那就不改革,那就等著。但是整個趨勢呀,是会變化的。

鄧小平在一九八二年『宪法』里面廢除了終生制,特別是廢除了國家最高領導政務的終生制。無論是這個國家主席,或者國務院總理他的年龄都是限制的。江澤民當时想連任三次,胡錦濤把他弄下來了。但是胡錦濤能夠把江澤民弄下來的話,那在中國的政治發展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隨著廢除終生制。幾次中國權力的更迭,中國走向「民主化」的大趨勢是必然的。

今天的中国比較像一八四八年革命以後的法國。當時路易波拿八時期。政治上是高度的控制,而經濟生活裡面文化生活裡面是高度自由化的。在這個情況下,法國維持了二十年。在普法戰爭以後呢,法國後來就一步步走向民主了。所以我感到中國「民主化」的潮流是一個根本潮流。而且胡錦濤也認識到沒有「民主化」就沒有現代化。我感到中國走向「民主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在這一次十七届三中全會,實際上是進一步地讓農民的離開土地運動,進一步的讓農民離開土地,是中國「六四」之後的「四化」得到更好的實現,就是「城市化」 、「私有化」 、「工業化」和「兩極化」,這「兩極化」是中國今天的一大的災難。謝謝大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編者注】嚴家其簡介: 1942年生於江蘇, 1959年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學習,畢業後就職于中国科学院哲學研究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北京市人民代表、中國行爲科學學會副會長。1986至1987年曾在趙紫陽領導下的「政治改革辦公室」工作。1989年「六四」後流亡法國,1994年移居美國。著作有『首腦論』和與高臯聯合編著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新唐人首發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聽打:徐美茵)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