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90周年 學者嘆五四精神早已消失

【新唐人2009年5月5日訊】5月4日是五四運動90週年紀念。中共官方媒體試圖突出“愛國主義”主題而淡化民主,而“愛國主義“再簡化為“愛黨“。有學者則哀嘆五四精神早已消失。

據美國之音報道,中共在五四運動90週年之際高唱“愛國主義”主調,中共黨魁胡錦濤也強調,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的“核心內容“。

不過,有學者對於突出愛國主義、淡化民主與科學的做法不以為然。香港明報援引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雷頤的話說,現時政府所定義的“愛國”是“愛社會主義、愛共產黨”,現時所談的“科學”側重於技術,而不是獨立思考的精神。他認為,推動民主與科學的啟蒙運動受政治因素阻礙,至今未能完成。

北大校友、作家任彥芳說,五四時代的北大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有思想的自由、獨立的品格和言論出版自由;今天的北大,文化專制者對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粗暴踐踏,還可能有自由的思想的五四精神嗎?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北大已經完全喪失了五四精神的傳承者、傳播者這樣的一個地位。現在北大校門都幾乎是緊閉。它不是一個開放的校園,它更談不上有開放的思想。

在北京大學28號樓後面有座銅雕,是英文字母S和D的變形,代表“科學”與“民主”之意,銅雕上部還有個圓球。據北大校友許知遠說,有調皮的學生給了它新的含義:“科學、民主頂個球”。

胡星斗說,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並沒有過時,仍然應該成為目前中國的一面旗幟。他說:“無論是民主還是科學目前都沒有站穩腳,都沒有生根發芽。五四的這種精神,或者說,五四啟蒙運動至今沒有完成。不但沒有完成,恐怕又重新一個輪迴。現在是需要重新的啟蒙。”

老北大紅樓現在是一個紀念館。有觀眾留下了這樣的觀後感:“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能再造個五四嗎?當權的官僚們,你們能容下個新五四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