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前中國沿海企業勞工短缺問題的緣由

【新唐人2009年11月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極為低廉的勞動力,能夠造出大量的低價產品,傾銷到經濟發達的工業國家,但是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最近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城市出現了令企業驚叫的所謂的“民工荒”,導致許多企業有了訂單卻無人開工,這現象正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蔓延。

據一些當地的報刊介紹的情況,廣東深圳今年四月缺少民工2萬人,到六月份發展到缺少民工6萬人。浙江企業七月份缺少民工25萬人。珠江三角洲地區缺人的比例是1.5:1,即需要15人,卻只有10個民工,缺口達到用工需要的33%。

這些報刊同時還指出,“民工荒”並非是中國的民工不夠用了。實際上中國的民工數量極其巨大,有足夠的勞動力支撐企業對民工的需要。東南沿海一帶之所以僱請不到足夠的民工,原因就是這些地方付給民工的薪酬已經不能吸引內地民工前去打工,民工們在自己的地區也有差不多薪酬的工作。

例如原來輸出民工的大省四川,現在本省的地盤工月薪也有2000元。技術工人的月薪甚至到達5000元,接近甚至超過沿海企業付給的薪酬。這樣的薪酬條件喪失了吸引民工洶湧不斷前往的動力。民工自然不甘托兒帶女、漂泊不定地前去打工了。

中國沿海企業能夠持續地、高速地發展,依靠的全是內地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一旦沿海企業得不到足夠的廉價勞動力,必然走向持續高速發展的反方向,也就是產值會高速、持續地遞減。

但是內地既然工資薪酬已經相當於沿海的,這一發展趨勢就不會再逆轉回來。因為不論各國各地的工資規律,從來就是趨向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所以沿海企業目前的勞工荒問題絕對沒有解決的希望或途徑。除非沿海一帶企業的工資薪酬比內地再度出現足以又使民工前往的差額。

但是中國廉價勞動力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不再像最初經濟開放時期那樣低廉。許多外國資本從中國撤離,到勞動力更為低廉的國度。如果中國沿海再以升高工資薪酬吸引民工,則更加喪失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更不要說本國資本難以向沿海投入了。所以中國沿海城市的民工荒乃是根本性的勞動力市場的改變,基本上沒有逆轉、再次繁榮興盛的可能性。

中國沿海一帶企業之所以出現目前的民工荒,主要原因就是社會分配不公的結構性矛盾導致的。也就是勞動力回報率太低,而資本回報率過高。企業不斷壓低農民工收入以獲取較高的利潤來提升競爭力。而中共各地政府出於經濟利益考慮,甚至是官商勾結的利益驅使,而站在企業一邊,壓制民工的各種要求,從而使這種矛盾不斷加劇、提升。

中國勞動力薪酬與資本回報率的嚴重失衡,造成沿海企業有工無人做,卻又有人無工做的現象。得不到滿意工資而未能工作的農民工大有人在。除了薪酬以外,中共各級政府對待民工的嘴臉也是大量內地民工寧願呆在當地找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民工離鄉背井前往打工,本就困難不少,但是在城市裡卻飽受各種歧視和不公正對待。

其實不論是薪酬問題還是歧視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社會缺乏公正的問題。所謂社會的公正離不開兩個條件。第一是維護農民工權益和尊嚴的法律、法規。第二是這樣的法律、法規能夠貫徹兌現的保障系統。這樣的體系形成當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但是首先必須是要促使這樣的體系產生,而不是破壞、扼殺這樣體系產生的基礎條件。

在目前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要放手讓民工組織自己的工會。只要這樣的工會出現,就會帶動這樣的體系產生。但是十分遺憾的是中共絕不會允許民工組織自己的工會。中共將此視為威脅、挑戰其政權的洪水猛獸,因此沒有人能夠看到獨立自主工會也有存在的可能。

雖然今天已經出現了中國要繼續發展必須解決和保障社會公正,尤其是民工公正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人們也非常清楚,這是中共不准染指的禁臠。對中共來說,經濟不發展遠不如喪失政權重要。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劉青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