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京生:日本社會的轉折點

【新唐人2009年11月17日訊】日本是最靠近中國的大國。日本的大選是中國人最關心的國際政治。不但中國官方的興趣很大,民間和商界的關注,應該說比官方的興趣更大 — 很多進出口商品和技術都和日本有關。文藝界受日本的影響更大,粉絲眾多。可以說,100多年來,日本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也是和中國結怨最多的國家。愛恨交加,不關心它都難。

這次的日本大選,可以說是日本政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日本社會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社會轉變在政治上的反應。這次大選結束了自民黨半個多世紀來的主導地位,民主黨(日本)奪得了兩院的多數席位。兩年多前我在日本訪問時,對此就有強烈的印象。當時認識的鳩山由紀夫和民主黨(日本)的一些要員,看上去很像歐洲的政治家。他們的思想見解和關注的問題,也更像歐美政治家,而不太像亞洲官僚。

用一句近年來流行的網上評語來形容,就是脫亞入歐了。這種形象更受日本社會的歡迎。當時我和一些朋友就預測,民主黨(日本)肯定會贏得下一次的選舉。雖然實際的過程比我們預測的多了一些波折。但是現在的選舉結果,仍然說明所謂的脫亞入歐,是當前亞洲社會的潮流。剩下的不過是時間和機會了,早晚都是這個結局。

亞洲很多媒體的評論,都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巧合。敗選的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外祖父吉田茂;和當選的首相鳩山由紀夫的祖父鳩山一郎,恰好是六十多年前創建了日本戰後新政治的兩位搭檔,也是兩個對手。他們先後創建了自由黨、(老)日本民主黨和自由民主黨;又先後連任了五屆首相,並培養出之後的好幾個著名的首相。可以說是壟斷了日本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的日本戰後新政治的開拓者。

這個戰後新政治的特點,可以說適應了戰後美軍管制下的特殊環境,避免了過於獨立的政治觸犯了佔領者的利益,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一個適合當時環境的最佳選擇。隨著世事變遷,這種政治和社會、經濟不平衡的發展模式,逐漸暴露出它的缺點和弱點。

中國人普遍注意到的是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的不相稱。早已經成為西方集團成員的經濟大國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連一個小國都不如。這種不承擔責任的、依附性的政治,不僅日本人民不滿意,國際社會的批評和怨言也越來越多。僅僅是出錢,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個人和國家的尊嚴和地位,都不可能光靠出錢就能買回來。

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注意到,日本社會對封建官僚政治的反抗,也已經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官僚政治有一個特點,就是只唯上,不關心社會輿論。只有民主政治才能制約這個缺陷。日本一黨獨大的政治雖然不是專制政治,但也不是完全的民主政治。是民主的外殼,專政的核心。政黨不輪替,就形成一種類似於專政的思維習慣:只要上級不責怪,老百姓怎麼看無所謂。

專制政治的很多弊病,在日本的政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限制著日本社會文化的進步,這也限制了人民幸福的擴大,早已是日本人民深惡痛絕的劣政之一。這次鳩山由紀夫的民主黨(日本)推出的競選口號的重點,就是改革官僚政治。因此深得民心,大獲全勝。這就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結果。作為鄰居,我們為日本社會進步越過了轉折點而高興。

作為一百多年來深受日本影響的鄰居,他們的經驗教訓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日本人民和中國人民十分相似:聰明勤勞,忍辱負重。日本可以在戰後的廢墟上創造經濟騰飛;中國人也在毛澤東時代製造的經濟困境中創造經濟騰飛。能力不相上下。可是為什麼中國的條件好於台灣和日本,卻仍然不能達到他們那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呢?政治專制是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最大的絆腳石。

現在日本已經跨過了跛足巨人的階段,跨向大國的行列。中國卻還深陷在專制政治的泥潭中,沾沾自喜於不合潮流的什麼大國崛起。實際上它正在滑向日本戰前的那種歧途,是一種必將崩潰的崛起。當人們歡呼導彈、核武器和現代化軍備的時候,往往忘記了這些玩意兒不但會給別人製造痛苦,也同時給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製造著災難。日本戰前的狂熱,恰恰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武器和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關鍵要看他們掌握在什麼人的手裡。拿在好人手裡,它們創造的是幸福和安全。拿在流氓手裡,不但會給他人製造災難,給自己人民製造的災難也許更重。人很難有自知之明,看不清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那就不妨借鑒一下別人的經驗教訓。日本這個鄰居給我們創造的經驗教訓,應該成為我們的指南針。

聆聽魏京生先生的相關錄音,請訪問:
http://www.weijingsheng.org/RFA/RFA2009/WeiJS090903electionJapan.mp3

(撰寫並錄音於2009年9月3日 自由亞洲電台播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