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聞】東南亞國:中國水壩劫持湄公河水

【新唐人2010年4月7日訊】《德國之聲》報導,《南德意志報》認為:“東南亞沒有人否認乾旱是湄公河低水位的主要原因。但中國的水壩項目引起了人們猜疑。2004年,雲南的小灣大壩開始截流。這一尚在建設的水電站投產後,小灣大壩將是世界上名列第二的最高水壩,生產的電力僅少於中國三峽大壩。

湄公河上游的雲南還有八個大壩在建設之中。中國不邀請沿岸國家參與規劃,北京埋頭建壩,不開展討論。中國也幾乎從不把開閘放水的水量通知鄰國。尤其泰國許多人擔心,中國在乾旱年頭會截水自用,使下游形勢惡化。泰國政府發言人宣佈,將要求中國提供更多信息、改善合作。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說,為提高湄公河水位,不久前中國曾開閘放水。但放水並不能使湄公河沿岸國家寬心。2007年,這條河就缺水。南方的湄公河船夫抱怨說,他們深感痛心的是,只有當北方的中國人短暫開閘放水後,他們的船才能行進幾公里。”

《紐約時報》4月1號刊出文章表示,就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關於水資源分配的事情充滿了緊張。在泰國,估計有至少14000個村莊受到乾旱的影響,一位當地官員形容這是農民之間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水戰」。

很多人特別反對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也就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修建水壩的計劃。

參加峰會的中共政府代表副外長宋濤,否認「中國水壩劫持了湄公河水」的看法。宋濤說,旱情是此次湄公河幹流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而英國國家廣播電臺(BBC)5號報導,此前,泰國、越南等地的一些學者、媒體和環保組織指責說,湄公河水位下降到半個世紀以來最低水平,原因是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興建了多座水電站。

世界主要稻米生產國泰國和越南,水稻產量因為缺水而產量銳減,老撾、柬埔寨出現缺水、船只停航等情況,影響了各地的農業、漁業和航運等產業。

新唐人記者周平、朱娣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