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規》連載十九 (視頻)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信(二)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解說
還沒看清真相之前,不可隨意亂講;還沒了解清楚之前,不可隨便傳播。不該做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隨便答應,做或不做都是錯。凡是說話,要慎重考慮且態度從容;不可太急太快,不可模糊不清。聽到別人說長道短;跟自己無關,就不要多管閑事。

故事
惡語傷人 五百世為狗

迦葉佛住世時,有個少年比丘(和尚)聲音清雅,擅長讚唄(歌詠贊佛的偈頌),大家都很喜歡聽。有個聲音沙啞的老比丘,少年比丘羞辱他的聲音有如狗叫,而不知道老比丘已經是個證悟羅漢果位的聖者。

老比丘問少年比丘:「你認得我嗎?」

「我早認識你了,你是迦葉佛時的比丘。」少年比丘回答。

「如今我已證得阿羅漢果,佛門行儀,全都具足了。」老比丘說。

少年比丘聽后才感到驚恐自責。由於他口出惡言,五百世中常出生為狗。直到遇見舍利弗,才得解脫。

那時有一群商人,前往他國做生意,他們養了一隻狗。半路休息時,狗偷吃了商人帶的肉。商人們發現后,氣恨得爭打這隻狗,狗兒被打斷腿,丟棄在荒野。舍利弗用 天目看到這隻飢餓垂死的狗,來到狗的身邊,給牠食物,併為牠解說微妙佛法,狗死後投生到舍衛國的婆羅門(印度貴族)家裡。

一日,舍利弗獨自托缽乞食,婆羅門看見了問他:「尊者一人獨行,沒有沙彌(出家受十戒,還沒受比丘戒的男子)隨行嗎?」

舍利弗說:「我沒有沙彌,聽說你有個兒子,可以出家當沙彌嗎?」

婆羅門說:「我有一個兒子,叫做均提,年紀還太小,難供使喚,再長大一點,就送你做沙彌。」

到孩子七歲時,舍利弗又來請求,婆羅門就把兒子交給舍利弗,讓他出家。舍利弗為他講解種種妙法,他很快就開悟,證得阿羅漢果。

均提沙彌證悟后,看到自己過去世的惡口因緣,又看到他前世是一隻餓狗,被舍利弗恩師所救,今世又教他證悟果位,脫離苦海。均提沙彌決定今生永做舍利弗的沙彌侍者,以報師恩。

(取材《賢愚經》)

文自《正見網》

《弟子規》連載十九(視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