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反傾銷調查 涉案41億美金

【新唐人2010年9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綜合報導)由於歐盟委員會懷疑中國生产電腦數據卡(又稱無線寬域網絡調製解調器,簡稱WWAN)的廠商享有貿易補貼,6月30日比利時政府以及OPTION公司啟動針對中國網卡企業的保障措施調查和反傾銷調查,7月初機電商會根據歐盟提供的海關編碼給上百家企業發去了傳真,中國企業做出適時反應的時限只有半個月,已足夠嚇退經驗缺乏的中小企業。

這起涉案金額超過41億美金的“中國首例高科技反傾銷案”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據中國媒體估計,這一金額有可能是中國廠商目前所面臨的最大規模的貿易保護案。翻閱近年已經結案或正在進行中的多起歐美對華反傾銷案,涉及家電、鞋類、陶瓷三大行業,至今仍無一例勝訴或有勝訴的跡象。

此次,由中國兩家最具國際運作經驗的公司——華為、中興聯手抗辯,能夠改變中國企業的被動局面嗎?

據悉,7月21日由機電商會主持的會議有兩項主要議程:一為商討如何應答市場經濟地位調查問卷;二為準備如何回答行業損害抗辯。按照歐盟委員會向中國企業發出的答卷時間表,前者必須在22日完成並上交,後者提交的時限為2010年8月20日。

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已經被要求分別在本月10日、12日、15日前提交了涉及“對比國抗辯”、“利益相關方接觸了解併申請調查問卷”、“應答個別待遇調查問卷”、“申訴”四份內容的答卷。

一家涉案企業表示,按照歐盟決策流程,回答各項問卷之後,接下來就要面對歐盟委員會的核查,時間6-9個月不等,也可能歐盟會根據問卷結果先作初裁,然後再啟動核查,等最後拿到裁決,至少要賠上1-2年時間。財力與精力的考驗不說,超出企業能力範圍的游說工作,以及爭取歐盟各成員國以影響歐盟委員會最終決策的艱難和復雜性,也絕非一般企業可以駕馭。

有企業人士分析,除了膽識、能力等原因外,代工行業的複雜性可能也是企業放棄應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應訴意味著要提供客戶名單、成本細節,而這些都是代工業視為珍貴的“商業機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華為E1750市場價為660元,與其配置相同的一款产品OPTIONGlobeSurferiCON7.2的市場售價卻高達1200元。“這1200元應該包括關稅,但是中國的产品在價格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企業抗辯稱,對中國公司“以低於成本價”在歐洲傾銷的指控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讓中國企業擔憂反傾銷調查有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中興通訊法律事務部人士說,如果歐盟委員會發起保障措施調查且情況屬實,歐盟將會採取以下措施:提高關稅、數量限制和關稅配額。保障(包括臨時保障措施在內)的實施期限最長為8年。屆時,不僅中國出口的無線數據卡产品在歐盟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會受到巨大影響,同時,還可能引發其它國家針對中國企業相關或其它产品再次發起反傾銷調查。

也有人稱,中國的产品一向以低廉著稱,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原材料,可能都是此事端的引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