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微生物之戰 從SARS到超級細菌

【新唐人2010年10月10日訊】從SARS、新流感到「超級細菌」,自然界中的病毒、細菌持續不斷出現變種和抗藥性,醫界防不勝防,民眾更是聞之色變,面對這種微小世界裡的難對抗威脅,有「冠狀病毒之父」稱號的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接受專訪時表示,人和微生物的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是要學習如何尊重自然,取得平衡。

NDM-1抗藥性基因,藉由質體,在腸細菌中傳播,不會增加細菌的毒性,但想治療只有兩種藥。

台灣出現第一例帶菌者,輿論恐慌,官方採取的解決之道,不是用僅有的兩藥治療,而是用正常腸道健康菌叢來競爭。

成功大學校長 賴明詔:「人身體裡面有千千萬個細菌,但在自然的環境下,常常這些細菌自然就消失掉,我們如果用抗生素去治療,反而讓這些有抗藥性的細菌,更容易生存,所以以前在台灣百分之八十的一些細菌,都有抗藥性,等到衛生署有定了健保的規劃,說不可以用太多的抗生素,以後抗藥性的細菌就減少」

以減少抗生素濫用,來解決抗藥性細菌。然而與此同時,每天仍有越來越多的微生物,變化威脅方式,讓人捉摸不定。

包括突變的SARS病毒,在豬人鳥身上發生基因重組的HINI病毒,甚至是狂牛症的prion變異蛋白。

人類難忽視,但研究病毒、細菌的專家,已經有新思維。

成功大學校長 賴明詔:「很多新的病毒,新的細菌,生活在自然界裡面,我們都不曉得,有人說世界上也許有三四千個不同的病毒,我們現在所知道大概五六百個,如果我們沒有接觸到他們,我們就和平共處,但我們接觸到新病毒細菌,就得病,所以不是一定非人定勝天的,因為細菌病毒都是比人更聰明的,所以人類一定要學著和細菌、病毒和平共存」

建議增加身體免疫,減少對生態破壞開發。病毒權威語重心長地說,人若不學習如何與自然和平共處,便無法在這場永無止息的微生物大戰中,全身而退。

新唐人亞太電視孫幗英、史進旺台灣臺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