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魯禁《三字經》名句 稱其為糟粕

【新唐人2011年1月6日訊】《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國學,許多朗朗上口的名句,最近被中國湖北和山東省教育部門下令從教材中刪除,稱其中的糟粕可能會扭曲學生的價值觀念;不過外界卻出現很多不同看法,認為中國文化不是糟粕,而且是相當好的東西,應當發揚。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學對於《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目前也已有學校將《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後,重新編排發給學生學習,一些經典名句,例如「昔孟母,擇鄰處」、《勸學詩》中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都被刪除。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稱,按國學經典標準培養孩子,到社會上90%要吃虧。

不過,研究兒童發展及資優教育的台灣教育專家陳彥玲教授卻認為,現代社會劍拔奴張,人的精神緊張,百病叢生,正因為是人變得自私了。

陳彥玲:「人一自私,人不知禮義廉恥了,人不知道三字經裡面的這些規矩,或弟子規的這些規矩,他一定是把別人當作敵人,當作競爭的對像,那整個社會緊張的程度就會非常的高,那這個程度一高起來,整個社會就會像一個緊繃的橡皮筋。」

陳彥玲認為,學習古典經文能有效解決人際關係對立的狀態;華人作家董鼎山則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把《三字經》刪去部分語句再讓學生讀,好比是在古代名畫上亂改。據了解,三字經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有評論表示,山東等省的做法膽量可謂不小。

新唐人記者林銀雪、蕭宇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