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產階級狂熱追逐奢侈品

【新唐人2011年3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綜合報導)購買奢侈品中國人出國旅遊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分量。高盛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三年全球增長率第一。未來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從富翁到中產

最近,有媒體披露,在香港廣東道上的品牌包旗艦店,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消費者願意為了一隻品牌包而支付一大筆錢。這些人為了能把所買的東西帶回家,甚至一些還帶著手提箱。

《德國之聲》報導說,奢侈品已經不再是中國百萬富翁們的專屬品,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現在由新興的中產階級駕馭,而真正的富豪則將進軍更高檔的市場—— 他們很情願為了一個中意的名牌包花費數千美元。

一名香港時尚攝影博客的作者阿曼達•李告訴《德國之聲》的記者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購買路易斯威登的包,而那些已經擁有LV的人現在正在尋找其它的奢侈品。”

Prada集團的首席營運官塞巴斯蒂安•蘇爾說,僅2010年Prada在中國的手提包銷售額就增長了80%,而與此同時Miumiu品牌的銷售額卻猛增了5倍之多。他說“我們覺得我們只觸及到了中國潛在市場的表面”。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的經濟公司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並將擁有全球市場44%的銷售額,其規模甚至大於目前的全球市場。 

貝恩公司的一位諮詢顧問在去年宣稱,中國女性貌似對“奢侈恥辱”是有免疫力的,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她們甚至還影響到了世界其它地方的女性。

中國過新年 全世界掙錢

今年中國新年期間出境旅遊的中國人,再一次拉動了全世界的消費。

據報導,近800名中國遊客大年初3晚上在拉斯維加斯的梅西百貨旗艦店“包場購物”兩小時,北京今年中國新年赴歐洲旅遊的家庭平均在歐洲消費5萬到6萬元人民幣。

2月9日,中國銀聯發布數據稱,2011年中國新年期間(大年30至正月初6),銀聯卡境外交易金額同比增長44%。

為歡迎接踵而至的中國客人,歐美零售巨頭更是做好充分準備:如商店裡有中文發音標準的售貨員;門口準備了舞獅、對聯;高檔包店為防止賣斷貨,規定中國顧客“只能買一大兩小”;國外百貨商店紛紛配上可刷中國銀聯卡的機器等。

很多中國遊客歸國時,即使準備了最大號的旅行箱,仍塞不下高價戰利品,不少人還為此交了一筆行李超重費。

據報導,2010年中國遊客在英國花掉約10億英鎊(約合112億人民幣)。2011年初,一批出手闊綽、青睞奢侈品的中國遊客又引爆了英國購物季奢侈品市場的消費狂潮,英國媒體甚至把這種消費稱為“北京鎊”。

而中國人對購物,尤其是購置奢侈品的狂熱,絕不是這個中國新年才開始“井噴”的現象。

“2010年6月至今,歐洲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的65%屬於中國人。”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說,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幾年內就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富二代”之間的攀比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年輕化的速度更令人驚訝。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平均比歐洲奢侈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的年輕25歲。在2007年時,中國奢侈品主流消費群的最低年齡是35歲。

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2010中國奢侈行為心理趨向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中國青年消費者購買奢侈品,就是為了擁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讓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賣點就是“必須是圈子裡公認的奢侈品”。

和國內的高價比,很多看似“奢侈”的商品在國外賣成了“白菜價”,而真正的奢侈品,價格越高,差價越大。國內動輒賣四五百元人民幣的Nine West手提包,在美國祇要30多美元一個;國內動輒一萬多元的Burberry新款,國外只要六七折就能拿下;香奈兒的一款拎包,國外價折合人民幣比國內價便宜9000多元。

歐陽坤認爲,奢侈品消費年輕化,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間的攀比,他們首先通過奢侈品進行自我身份攀比,進而攀比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

歐陽坤說,“在歐美,父母給孩子買奢侈性消費品的很少。而中國的第一代富豪則不同,他們希望孩子能享受這些。”歐陽坤說,“中國人是否購買奢侈品並非取決於他們的收入和年齡,而是消費心理。”

另外,在奢侈品購買大軍中,還有大量年輕的“追逐者”。他們用於購置奢侈品的消費比例,往往佔個人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有業內人士說,在國外一些奢侈品原產地國,人們對品牌沒有那麼強烈的崇拜感和神秘感,絕不會去瘋搶,更不至於有“身份感”。而在中國、俄羅斯、日本的一些消費者看來,“用這個歐洲的牌子,社交價值就提升很多。”奢侈品成了人們的“身份證”。所以奢侈品一直“端著”:一定要貴、一定要高,一定還要買不到,越是如此,越有很多人購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