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互聯網對中國的四個偉大貢獻

【新唐人2011年8月10日訊】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是當代中國歷史進程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是從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無論是從社會心理層面,還是現實政治層面,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事實說明,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為公民表達個人觀點、參與社會事務、討論國家政治的重要平台,並在疏導社會矛盾、推動社會問題解決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速了社會透明化,推動了民主政治,引導了社會進步潮流,為中國走向成熟、文明的現代國家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互聯網對中國作出了四個偉大貢獻:

互聯網推動了技術革命,為民眾提供了多樣化選擇,豐富了民眾物質和精神生活。「觸網」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據國新辦主任王晨透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4.5億人,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互聯網既是虛擬世界,也是現實空間,其自身技術越來越成熟,也促進了相關技術和服務的發展。

人們在互聯網開店、購物、閱讀、休閒、娛樂、創作,既可以從中獲得經濟收益,又可以得到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為民眾創造了多元知識、思想和思維方式,提供了廣泛的個人選擇機會。在全方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的過程中,民眾從傳統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尋求更加積極、豐富、現代和有趣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品質和質量。

互聯網促進了信息傳播,加快了社會開放和信息透明化,滿足了民眾知情權和社會參與權。互聯網作為新媒體,區別於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媒體,具有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交互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特點,發生在世界各處的信息可以瞬間傳遍全球,雖然由於各種攔截技術和工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民眾從互聯網獲取信息,但卻不可能絕對和全部攔截所有信息,相當數量的信息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公眾中間。

互聯網真正實現了全球化,世界各地的網絡是相互連通的,很難將一個國度的網絡與別國的網絡完全切割開來。正因如此,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中國社會開放的進程,並且在突破傳統媒體劣勢、擴大民眾知情權和社會參與權方面,互聯網正在發揮獨特的作用。

互聯網激發了社會變革,催生了公民社會,活躍了民主政治的氛圍。互聯網對中國最大的作用,是將一個個平民轉變成了「公民」,公民意識隨著互聯網發展不斷滋長,公民參與社會事務和國家政治的熱情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公民社會也初具雛形。互聯網上傳播的公共事件,為公民創造了冶煉自己的精神和作為的廣闊舞台,在參與它們的過程中,每個人發現了自身,發現了他們從未關注的自身權利問題,發現了憲法和法律維度的個人生存的意義。

中國人如同醍醐灌頂般,從臣民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宣教中覺醒過來,聆聽生命本真的價值,並回歸憲法精神,積極介入紛紜複雜的現實社會,熱衷參與現實政治,追求公平、公正和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推動中國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以公民參與為基礎的現代中國民主式社會的圖景正在逐漸展現出其絢麗身姿。而這些,是在互聯網的律動下潛移默化地成長的。

互聯網喚醒了知識精英,構建了公共領域,為公共知識分子再次走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互聯網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世界,一個與現實相距甚遠、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世界,前者的意涵是,互聯網世界所呈現的的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與現實空間格格不入,現實中人們或許是保守的、謹慎的,乃至於是裹足不前的,但在互聯網世界,人們表現得往往很大膽,直面現實問題,積極參與討論,並推動現實社會解決這些問題。後者的意涵是,互聯網上的每個話題與現實聯繫得如此緊密,攸關每個中國人的福祉和安全,人們參與解決他們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維護自身權利和利益的過程。

而知識精英,在互聯網世界表現得尤為活躍和靈動。事實上,隨著互聯網的勃興,在中國知識分子中間,正在分化出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與中國現實生活久違的群體,即公共知識分子的群體。這個群體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度從中國銷聲匿跡,但互聯網重新喚醒了知識精英的社會良知,促使他們比一般人更加自覺和深入地介入社會事務和公共話題。在他們的周邊,逐步形成了一個公共領域:公民們特別是知識精英們以互聯網為媒介,圍繞著現實社會問題進行公開的討論,並推動凝聚社會共識和公眾輿論,以此施加他們對現實的影響,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促進社會整體進步,促進每個人的權利和福祉。

文章來源:《環球網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