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本:人權勝主權的博弈

【新唐人2011年8月30日訊】沒有人會想到,利比亞的變局,帶來了全球政治一個新模式:一個長期以來違反人權的政權,在國內人民的抗爭中,在國際社會的干預下,可以裡應外合地被推翻,避免生靈塗炭,挽狂瀾於既倒,完全有正當性,也有現實的可行性。

這也推翻了過去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權理論。二戰之後的世界趨勢,就是強調國家主權的獨立,防止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重演。但主權如果淪為某些政權屠殺人民的遮羞布,就是人類文明的恥辱。七十年代的柬埔寨波爾布特政權屠殺了數百萬人民,他們的屍骨成為今日柬埔寨博物館的痛苦見證;九十年代非洲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也是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遇害,而各國太遲、太慢和無力的干預,也引起全球的反思:人權是否高於主權?

因為分析到最後,主權必須為人權服務。如果某些獨夫和狂人拿著主權當藉口、擋箭牌,肆無忌憚地殺害人民,那麼主權對人民來說不但沒有意義,還會是幫兇。也就是說,如果統治者沒有了道德和人道的底線,那麼主權就不能成為政治獨立的底線。

但在現實政治的操作中,關鍵還是實力。蘇聯時期的幾次大清洗,也是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受害,但西方在理論批判的武器中,卻不敢作出武器的批判;同樣的在中國文革期間,也傳來了聳人聽聞的暴行,但聯合國和發達國家不敢奢言干預。這因為蘇聯和當時的中國都有強大的武裝,尤其在一九六四年之後,中國也有了原子彈,干預中國的內部事務,意味要打一場核子大戰。

不過到了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都交織在一起,盤根錯節。除了赤裸裸的利益爭鬥外,還要講究推出「軟實力」,才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才可以搶佔道德的制高點。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說自己不尊重人權,也在不斷爭取國際上的話語權。連卡扎菲的利比亞,也會強調他統治下的男女平等,女權獲得保障,不用戴頭巾或把全身包裹起來,是中東地區對女人最尊重的國家。

因而人權高於主權的理論與實踐,還有不少灰色地帶,但高舉人權的旗幟,也在國際上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不斷面對這樣的挑戰。倫敦的暴亂,暴露了英國深層的階級矛盾和種族矛盾,也被批評是違反人權。美國在六七十年代的民權改革,歸還黑人被剝奪的政治權利,都是受到國際上輿論壓力,譏諷這個號稱人權立國的國家其實充滿了偽善,而在澎湃的社會運動浪潮下,終於改變了「白人比有色人種更平等」的遊戲規則。

人權VS主權的爭論,還會不斷持續下去;它像一個幽靈,在全球的上空徘徊。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停不了的政治張力,也帶來了巨大的戲劇張力。利比亞的變局,翻開了人權勝主權的最新一頁,也寫下了暴君統治的最後一頁。

文章來源:《網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