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密:鳥有沒有拇指?

【新唐人2011年9月5日訊】(中央社巴黎4日法新電)從演化角度來看,翼中最內側的獸爪,到底算「拇指」還是「食指」?這個問題已經讓生物學家輾轉難眠了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今天刊於「自然」(Nature)期刊網路版的研究報告,這根爪既是拇指,也是食指。

研究報告發現,類生長出第1根指頭的幹細胞,通常在胚胎發展最初幾個階段即先後死去,生長食指的細胞會接著崛起,而非類拇指的附屬肢體。

換句話說,2號指頭的「身分」有了移轉。

所有四腳脊椎動物自古以來每隻手腳都有5指/趾。然而,演化過程產出多樣化的動物圈,演化出可以用來握、抓、或走路的指頭或趾頭。

人類和靈長類四肢通常各有5根手指或腳趾;鳥類羽翼有3爪,腳則有2、3、4爪不等。

一般來說,進化過程中,動物演化失去1趾的機會遠大於增生1趾。

這些互相矛盾的證據,讓科學家超過1世紀以來持續爭論,鳥類羽翼中的3爪到底分別是「拇指、食指和中指」,還是「食指、中指和無名指」。

古生物學家研究鳥類時,一直回溯至2億年前翱翔地球的獸腳類恐龍(theropod dinosaurs)。他們的研究認為,鳥類羽翼的3爪較可能是「拇指、食指和中指」。

然而,胚胎發展所得的研究卻認為,「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可能性較高。

耶魯大學科學家用小雞最為研究對象,運用1種稱為「基因表現模組」(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技術解答謎團。

他們發現,雞翅膀和腳爪的第一趾來自同一個基因碼,不過發展出翅膀第一趾的胚胎位置,通常用作食指。(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