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戰略 精密武器奏效

【新唐人2011年10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6日專電)台灣及美國國防部多次提及發展「不對稱戰略」,美國軍事學者指出,包括潛艦、先進導彈系統、感應式啟爆武器及反空中精密攻擊武器系統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2049計畫協會(Project 2049 Institute)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在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IASC)舉辦的一場研討會表示,F16戰機當然對台灣重要,但先進的潛艦對台灣防務同樣能夠發揮作用。

石明凱說,亞洲多國都有潛艦發展計畫,雖然台灣過去已對美提出需求,但國防部可以繼續推動軍購潛艦或自行發展。

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學禮(Rick Fisher)指出,美方拒絕出售F-16C/D戰機引起各界關注,在有限預算下,增加台灣防衛能力仍有其他選擇。

費學禮說,中國大陸至2020年,預計將有1000架戰機、2000至3000枚導彈、廣州和南京軍區將有30萬至50萬地面部隊,台灣必須擁有先進的反艦導彈、精密火砲或購買美國技術自行生產。

他建議台灣可以考慮購買感應式啟爆武器系統(Sensor Fused Munitions),增加阻止解放軍在地面活動的能力,這種新型空對地炸彈能自動搜尋及鎖定地面移動目標;反空中精密攻擊武器系統(Counter Airborne Precision Weapons)則可增加防衛時間,保有地面戰力。

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 Tkacik)認為,由台灣關係法、6項保證和美中3公報建構的歷史背景和文字來看,所謂僅能出售防禦性武器的限制並未寫在條文內,防衛台灣為主要目的。

譚慎格分析,由鄧小平為同意美中建交吞下對台軍售的苦果,到雷根時期與北京當局的角力,以及過去出售F-5E與F-16的過程來看,台灣軍售議題仍有空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