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變五保 將引發民營企業倒閉潮

【新唐人2011年11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林莉 宋風采訪報導)中共政府11月15日公佈了《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草案)》,要求社會各界在今年12月15日前提出意見。該草案將迫使企業向員工提供五種社保費用支出。一些在大陸設廠的台商認為,這會引起明年的企業倒閉潮

中共官方決定要把企業員工社會保險金制度,由以往的醫療、失業與養老三種社保,全面實施加上工傷、生育,成為五種社保費用支出。並且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將面臨強制扣款與拍賣財產等多項措施。逾期不繳或者補足的,還將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目前以五保的支出來說,如果月薪二千五百元的員工,大約企業每月要增加四百五十元,員工個人則要負擔約二三○元;如果全面實施,確實將對企業造成沉重的負擔。

據《中國時報》報導,因為社保的支出壓力實在太大,東莞、深圳許多台資企業都採取業務外包模式,儘量減少人力負擔。多位廣東的台商認為,此舉果真執行,明年初倒閉的企業會更多。

有經濟學者也認為,這類政策會傷害中國民營企業、私營企業。而中共政府考慮的只是既得利益集團如何使利益最大化,與民爭利是他們的一貫做法。

行政干預不可取

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段紹譯對《新唐人》記者表示,市場行為需要市場來解決,政府更多的干預經濟對經濟是沒有好處的,強制是不可取的。應該由企業自由選擇,做的好的就會吸引人才,企業會興旺。他反對強制推行這兩種保險。

段紹譯說,“這個政策的出臺,整體會出現兩個結果,一個是加重所有企業的負擔,另一個是對一批經濟狀況本身不是很好的、不堪重負的企業就會導致它們倒閉,但都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因為國有企業反正是國家的,他不像一個真正企業,更像政府的一個部門,是浪費人才和浪費資源的地方。”

段紹譯認為,一些社會保障是應該個人承擔的,還有一些保障是通過商業保險來解決。現在企業已經負擔夠重了,強制推行這些保險,也就表明中國不是真正市場經濟制度,但這對對企業的發展負面的影響是大於正面的影響的。

政府與民爭利 轉嫁責任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管理學教授謝田認為,中共政府強推“五保的做法,是與其一貫執行的“與民爭利”的做法是一致的。

謝田說:“這像是政府的責任向民間來轉化。很多該政府部門出錢的卻因為沒有錢財力負擔,所以他把這些轉嫁到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上。因為原來的保險業都是國有企業控制的,現在他們覺得保險覺得不賺錢、不盈利,把這部分擔轉嫁給企業了,實際上是政府轉嫁給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外資企業。”

謝田舉例說,比如這個成本必須支出的話,中共政府不是從自己財政開支,它從國有企業、國有保險公司或政府推向民間,讓民間承擔。中共政權一貫的做法就是與民間爭利,不管是從房地產、還是其他企業都是這樣做。

民營企業地位尷尬

中國的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在中國不能得到公正對待,不能同國營企業一樣享受貸款、稅收等同樣的政策。雖然受到政府歧視,但是他們雇用了很多很多城市工人和農民工,(占到就業人口80%以上),而且還以每年41%的速度在增加,它確實是中國企業最有活力的部分。但是,在中國最有競爭力的就業職位卻是公務員。

謝田對《新唐人》表示,在正常國家,像在美國公務員或政府部門的工作不是很熱的,經濟好的時候人們都不願意去政府工作和打工,因為工資比較低,最優秀的人才都去了私營企業、民營企業。但公務員成了中國最香餑餑、最爭先恐後爭搶的職業,這不正常。

謝田說,“在任何國家,民營企業都是最受歡迎、最受推崇和保護的,在中國顯然不是這樣。中共官僚和統治利益集團只是為他們自己謀利益,這是最高目標。民營企業處於很尷尬的地位: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把你拋棄掉,這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出發點和原則是一致的。”

中國人口紅利失去優勢 將觸發危機

中國產品能夠大量出口,外資企業和資金大肆進軍中國,就是因為中國勞動力便宜,現在隨著其他成本慢慢增加,中國的勞動力不再便宜,中國產品的低價優勢就失去了,外資企業也會離開。

謝田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紅利不再,美國的企業發現在中國發展不合算,很多企業開始撤回美國來了,至少有一年多了。他表示,如果美國的經濟保持現狀的話,而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在上漲,將會越來越的美國公司會撤資回來,並且,中國隨著企業負擔的增加,將引發的倒閉潮會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謝田指出,美資企業回撤,這也說明中國低工資的人口紅利、低勞動成本的優勢在逐漸的失去。他說:“私營企業、中小企業本來盈利不多,再加上兩種保險,也就是從三保變成五保的話,企業成本就會更高,可能由此負擔不起,會導致更大的企業倒閉潮。倒閉潮進一步擴散,會帶動中國的失業率更高,也會進一步削弱和傷害中國的民營企業,也就是中國企業中最有活力的這一部分。”

謝田認為,這是長期政府與民爭利導致後果的進一步加劇的其中一個體現,也會引發中國經濟的巨大危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