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電擊器 公共場所設太少

【新唐人2011年12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可有效急救猝死病患,但台灣公共場所安裝數偏低不到500台,癥結在於急救觀念和採購保全等因素。

很多人沒見過AED的樣子,這個比公用電話機略小的器材,開機有中文語音提示,指導施救者按部就班,將電擊片貼在施救者胸前,當自動偵測到無心跳時,即可自動電擊心臟以恢復心跳;另外,也可指導施救者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患者。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馬惠明指出,心臟突然停止後搶救的黃金時間4分鐘,每延誤1分鐘,存活率就驟降10%。衛生署估計,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民眾發生到醫院前心跳停止,在消防單位配有AED情況下,急救存活率提升至5%。

日前發生音樂家在國父紀念館表演中心臟病發昏倒,幸運的是現場觀眾有醫師,且急救人員即時趕來電擊施救,幸運救回一命;卻也有媒體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急性心肌梗塞,雖然也送到醫院電擊,卻超過黃金搶救時間,回天乏術。

馬惠明表示,日本在公共場所廣設AED之後,這類個案急救成功率從7%提高到38%。相較於日本平均每10萬人設有234.8台AED,總數超過30萬台;台灣迄今AED總數約4000台,每10萬人平均只分到17.4台。另據業者估計,大多數的AED由醫院及消防隊擁有,公共場所設置數目不到500台。

醫療儀器業者透露,市占最高的連同座架與警報器,單價大約是新台幣15萬元,各縣市消防隊、醫院急診室因為採購數量大,且各有不同的需求,在不同採購方案下,各有議價優待。

如此昂貴的儀器放在公共場所,不但要定期維修充電,還要留意是否遭到偷竊變賣、惡作劇濫用;以至於許多公共場所雖設有AED,往往是放在醫務室或貴賓室,而非人潮密集且可就近取得的地點。

醫材業者已和保全公司推出人身與財產雙重保全的方案,當AED被取出時,警報自動響起且連線通知保全,保全人員趕來可查看是否有人需要急救,或僅僅是失竊、惡作劇,但在公共場所設置AED之後,還要重新評估保全費用。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認為,在突發昏倒、心臟停止事件發生時,有人是慌了手腳不知所措,頂多就是呼叫119,有的會掏出萬金油、綠油精,有的會猛掐患者的虎口或人中,許多人不會做心肺復甦術,或是擔心施救卻沒救成,會惹出麻煩來。

石崇良認為,急救不只是119或醫護人員的事,一旦民眾普遍有這個觀念,在公共場所勇於見危施救,廣設AED且正確使用,即可水到渠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