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濤:18大前民間政治風潮撕裂高層 破局轉型

【新唐人2011年12月25日訊】二○一一年十月以來中國政壇上的幾件大事表明,中國危機仍在持續惡化,各派力量間的政治衝突趨於激化,官民博弈出現新動向。

紀念辛亥百年背後的江胡鬥

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政治轉型經驗,比較政治學界普遍認為:一場和平的政治轉型是朝野政治互動的結果;民間的動力是尋求更公正和自由的社會,而官方板塊中的各種力量是為了最大化的自己的權力而支持對自己更有利的制度變革,呼應民間運動,啟動改革。

十月以來,官方的動向最引人注目的是,江澤民突然現身在紀念辛亥革命的會議上。胡錦濤本來想藉這個會議強調共產黨上台執政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壓制民間紀念辛亥革命中討論政治問題和改革的熱忱,繼續對台灣和海外華人打統戰牌。雖然這些政治方針了無新意,但這類禮儀場面中的超級位置,會讓人們產生對發言者主導局勢的印象,從而鞏固發言者的權位。江澤明的亮相,將會議的注意力從胡錦濤轉到江澤民身上,引發人們對權力鬥爭的進一步遐想。其實,不論是江澤民還是胡錦濤都知道,這一行動會削弱觀察家對會議的政治信息的關注,江澤民這一做法有些「不顧大局」。但江澤民必須這樣做,因為權力鬥爭趨於激化。前些時候,江澤民先病逝、後病危的消息嚴重動搖了江家陣營。官場老手江澤民深知「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的政治規律,為了在十八大最後衝刺前不翻盤,江澤民必須採取反常方式高調亮相穩住陣腳。果然,江的亮相成為會議的最大新聞看點,胡錦濤的聲音和位置基本上不為人所關注。而且,江派隨後在境外媒體和坊間散佈輿論,江澤民打破胡錦濤利用江澤民病危推翻十八大的既定決策。不過,江澤民高調亮相雖然達到穩住陣腳的作用,但此舉也引發胡錦濤陣營的反彈。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在境外網絡出現一批有關大陸政局的分析文章,一反民間流行印象,從內部透露,江澤民已經基本失去主導局勢的影響力,胡錦濤穩掌十八大籌備工作主導權。

從執政核心的現存矛盾看,中國已經具備和平轉型的上層條件,上層已經有很深的派系分裂。但是,上層有派系還不足以破局、啟動轉型。破局啟動轉型,需要民間大規模政治風潮的壓力撕裂上層,讓改革派有政治基礎站出來。

政治轉型路徑圖的三部曲

十月以來,中國民間運動確實有新的動向。在今年對茉莉花革命鎮壓中,積累數年的維權人士被各種惡劣手段嚴厲鎮壓。到今年六四前後,觀察家普遍認為,當局基本上控制住這些力量。但十月,剛被釋放的艾未未,發動了一場借款「付稅」運動,扭轉了前一階段民間運動的劣勢,成功地將九十後青年人動員加入一場捉弄當局的行為藝術鬥爭。

艾未未利用藝術和網絡動員青年人所造成的影響雖然鼓舞人心,但這還不是能啟動轉型的政治事件。從第三波民主化、到顏色革命、再到阿拉伯之春的政治轉型路徑圖是三部曲:第一步是大規模政治風潮撕裂上層,啟動轉型,以民眾街頭抗議開始,以當局承諾改革而告成功。第二步是各種力量參與的圓桌會議,討論制憲和選舉。第三步是新的黨派相互競爭通過公開選舉實現二次政黨執政輪替,標誌民主鞏固,轉型完成。從上述路徑圖看,中國缺乏的是大規模民眾街頭抗議支持的政治風潮。

自一九八九年以後,中國局勢糜爛、民怨沸騰,但鮮有大規模的街頭政治風潮,這不是政府改進鎮壓方式所能完全解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民間精英甚至民運人士在總結八九民運失敗的教訓時,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合法的行動方式,放棄街頭運動作為行動策略選項,並對街頭行動進行政治甚至道義討伐。中國底層反抗運動早就採取街頭抗爭、暴力抗暴的行動方式。但由於精英迴避領導和參與,這些方式無法成為改變政體政治行動,而只能是就事論事的反抗事件。

不過,中國民間運動最近出現的新動向表明,民間精英正在走出八九民運被鎮壓後的心理陰影,越來越多地同情、支持、參與和領導街頭抗爭,並且對那些和平理性非暴力者反對街頭行動,提出批評。浙江錢雲會案件中獨立調查團被網友和民間運動主流抨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民眾不再接受那種站在政府和民眾之上的所謂公正立場。最近,著名公共空間民間評論者笑蜀在境外媒體發表言論認為,國際關注中國異議人士的人權問題是幫倒忙。他的言論遭到許多民間人士的批評。就事論事地討論,獨立調查團在錢雲會案件和笑蜀在國際關注人權問題的意見,都是可以理性分析和討論的,他們面臨的政治壓力表明中國民間運動對政府及自我定位的轉型。這種轉型持續下去,就會造成輿論促使大量的民間精英走進民眾,發動、參與和領導街頭抗爭。只有街頭抗爭才能破局啟動轉型。

文章來源:動向雜志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