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通報會避談死亡數 女記者曝61人

【新唐人2012年7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7月25日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7•21”災情的第二次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潘安軍通報災情時,念到“全市因災傷亡”突然改口,對傷亡人數一直避而不談。當場有一女記者大聲說她看到那份材料上面寫著死亡人數是61人,但主席臺上的幾位發言人集體緘默,主持人更立即請5位新聞發言人集體退場。

據《長江日報 》報導, 原定晚上9時舉行的發佈會,推遲了半個小時才開始。

首先由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新聞發言人潘安軍通報災情。潘安軍對著一份書面材料,剛念到“全市因災傷亡”時,台下記者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但潘安軍很快改口:“全市因災人口160.2萬人……”此後,在他的介紹中,不再提及傷亡情況的字眼。

在記者提問環節,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的記者分別獲得一次提問機會,當時那些記者們驚人默契,竟然沒有一個人問起死亡人數。

當主持人宣佈新聞發佈會結束時,台下的記者們急了,紛紛站起來,追問最新統計的死亡人數。

報導稱,有位拿著CCTV話筒的女記者大聲說:“我看見你(指潘安君)手上拿的材料了,上面寫著死亡人數是61人,其中因公殉職5人。”

但主席臺上的幾位發言人集體緘默,主持人果斷地請5位新聞發言人集體退場。

報導表示,會後,記者們紛紛責問獲得提問機會的幾位元記者為什麼不當場發問死亡人數。一位元記者無奈地說:“事前組織者跟我們溝通過,說這個問題比較尖銳,最後留給鳳凰衛視來提。但是,鳳凰衛視最後沒有獲得提問機會,發佈會就結束了。”

消息曝光後,有不少網友向那位勇敢的女記者致敬。

大陸民眾強烈質疑官方公佈的遇難人數的同時,憤怒斥責北京的排水系統太爛。

北京7月22日晚公佈的因災死亡人數為37人,此後一直未變更。大陸民眾對官方的說法強烈質疑。

據《華爾街報》報導,拴馬莊村馬路邊,一位拒絕透露名字的男子說,死亡人數肯定高於37人。這位男子是被叫到拴馬莊去辨認哥哥的遺體的。在李姓男子指向員警鋸開金屬結構取出其兄長遺體的地方時,一位站在旁邊的友人也對官方數字提出質疑。他說,政府說有37人死亡,或許更像是370人死亡。

在死亡人數受到質疑的同時,大陸民眾紛紛質問北京當局:一座為2008年奧運會斥钜資建設各類設施的城市,在應對一場暴風雨的時候怎麼如此狼狽?

據大陸媒體報道,2011年6月23日,北京一場暴雨曾致使大量路段癱瘓,當時就引發了民眾對北京市排水管線排水能力的嚴重質疑。而一年後,7.21北京暴雨,再次將公眾的目光引向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統。

據悉,在暴雨來臨前,7月21日上午新華網上還宣稱,北京城區90座下凹式立交橋已建立“一橋一預案”。北京市防汛辦並表示,排水、交通、電力等部門將力保暴雨中立交橋排水通暢,不積水。

但幾個小時後,暴雨至少造成北京城區95處道路因積水斷路,其中大部分是立交橋下低窪區。而官方公佈的那幾十個因災死亡的人中,大多是溺水而死。

《南方週末》報導稱,北京市水務局工程師馬豐斌曾在《北京水務》2009年第5期撰文稱,北京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包括:排水標準不足,設施老化;排水設施建設滯後,排水系統不健全;城市建設引發積水問題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設施安全運行保障能力不足。

報導表示,北京排水系統的問題並非孤例,事實上,中國70%以上城市排水系統最多只能抵禦一年一遇暴雨。

與國內相比,國外許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統都十分完善。據新華網報導,在國外,為防範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紐約是“10至15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的標準,東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標準。

而北京要到2015年才能達到“5年一遇”的標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