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恐怖洗腦教育摧殘香港未來

【新唐人2012年8月24日訊】 7月29日香港的9萬人反對洗腦大遊行,由中學生組成的「學民思潮」充當先鋒,召集人是16歲的黃之鋒;而7月1日的大遊行由「民間人權陣線」組織,召集人黎恩灝今年24歲。這些都在說明,香港的民主運動已經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當然,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磨練。難得的是黃之鋒頭腦清醒,宣稱自己不是運動的代表人物,而是要退為運動的推動者。他也希望不要形成個人崇拜。這些,也顯示他們的素質,這都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關。這些是長期以來香港公民教育的成果,而非隱含法西斯性質的國民教育。

反洗腦大遊行國際矚目

遊行的國際影響也不可低估,因為與「例牌」(例行)的六四集會或七一遊行有不同的內容。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以及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等超過一百個外國媒體廣泛報導。其中《華盛頓郵報》分析港人對北京的信任跌至回歸15年來的低點,造成兩地各方面分歧;CBC則形容,隨著香港推出類似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國教科,兩地關係可能會更緊張。

台灣的一些電視台有報導,但是因為不願惹怒中共而低調。至於報章,銷售量最高的《自由時報》放在頭版,占三分之一的篇幅;銷售量第二的《蘋果日報》,放在中國焦點版的頭條,超過半版的篇幅;銷售量第三的《聯合報》在A8版的頭條,雖然文字不多,但與前兩份報章同樣用通欄標題,還有兩張大圖片。至於近來為「旺中」併購案困擾的《中國時報》,不知道是不是我老眼昏花,怎麼找也找不到這則新聞;也怪不得台灣人擔心旺中如果併購有線電視上架系統的中嘉成功而成為媒體怪獸,那就可能成為中共在台灣的洗腦機器了。

這場反洗腦運動,已經成為香港新一輪的社會運動。也因為如此,媒體不斷爆出新的洗腦案例。

洗腦學生前已先洗腦教師

學校的教育由教師主導,所以爆出中共在對學生洗腦前,也要對教師洗腦。由中聯辦積極扶植、特首梁振英任顧問的「新一代文化協會」,去年獲公帑資助舉行「香港青年教師珠三角考察團」,安排80名教師和大學教育學院學生到廣東河源和惠州作四天三夜考察,費用每人才500元。

結果他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只有30年,卻完成了歐美需時150年的經濟成果……當中出現例如有毒食品與貪腐等副作用亦是難免,也是每一個國家必經的過程。這是白痴的說法,因為前人的發展成果,後人得以享用,不必中國從頭走一次。何況中國還派出大批「間諜」盜取西方國家先進的科技機密。至於有毒食品與貪腐的副作用,不是不可避免,而是中國聽其泛濫,因為貪婪與權力的不受監督。中國的權貴願意接受西方的先進科技,卻不願接受西方的先進制度,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要借改革開放大撈一筆。

由政府資助教聯會轄下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編製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除了要學生認同共產黨與一黨專政的制度;由教育局編製的教案工作紙內容同樣偏頗,他們給教師提示的教學方法,例如要求學生站立,然後大聲說出兩項中華民族精神;又例如要求學生大聲叫「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等。

他們所提的問卷中有兩條問題更是乖張,一條問題是「為了保障中國的就業情況,我們應該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另一條是「即使人民認為國家做得不對,他們也應該支持國家」。前者回到香港文革期間「愛祖國,用國貨」的年代,後者不就是當年林彪要求國人對毛澤東所推行的一切,「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奴隸主義?而且顯然更具備納粹的法西斯種族主義色彩。

紅色版圖擴展反彈聲浪高漲

其實除了宣傳教育,還有組織行動。中共外圍的工聯會和民建聯扶植一個叫做「國民小先鋒」的組織,以制服團體姿態進駐香港一些小學,更被中國媒體形容為中共領導下的香港少年兒童組織。加入的小孩戴黃領巾,持假槍步操,向鄧小平敬禮。與中國的少年先鋒隊的區別只是領巾顏色的不同,中國是紅領巾,香港是黃領巾,之所以選擇黃色,當然是因為紅黃交配,就是中國五星國旗的顏色。

小先鋒於2007年成立,先從荃灣區開展紅色版圖。在「城市論壇」向黃之鋒拍檯的余綺華是該組織副主席,她在任教的荃灣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刊物說,國民小先鋒旨在令小孩有「對國家的感情和責任感」,「把愛國訊息薪火相傳,把訊息傳送給身邊的人,以達至國民身分認同的目的」。

紅色浪潮的侵入及帶來的「黃禍」,香港的家長們難道不會感到恐怖嗎?甚麼時候他們的子女唱出「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就可能像薄熙來一樣一腳踢斷老爸的三根肋骨!

但是面對民間的抗議聲浪,特區政府拒絕讓步,《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更發表社論,認為香港人的抗議證明香港人的確要接受洗腦,因為這些是深受英國「殖民主義」的影響。問題是英國人留下來的是自由、人權與司法獨立,共產黨的殖民主義要灌輸的則是沒有人性的獨裁專制制度。為此,香港人絕對會抗爭下去,為了子孫後代的未來,也為了香港這個已經日益黯淡的「東方之珠」的未來。

文章來源:《看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