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薰:台灣的經濟困局是自設圍城

【新唐人2012年9月14日訊】台商在中國遭遇的種種傷害與挫敗,很多人都明白根源在於中共這個政權。中共抑制甚至帶頭違反法律,致使「權力」大於「權利」。台商面對一個國家機器有計畫地侵吞個人投資,只有束手就擒的餘地。

但是僅僅責怪中國無法治或者痛罵中共是匪幫、黑社會,並無法解決台商在中國面對的困境,也無法解決台灣本島的經濟困境。想要改變這個現象,必須從台灣自己做起,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

台灣是「人荒」不是「人才荒」

台灣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有許多不正確觀念在誤導著民眾,致使集體看不清楚問題。有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台灣發生人才荒」,好的人才都被其他國家挖角了,所以企業沒有辦法在台灣立足,只能往外移。

其實台灣近20年來是「人荒」而不是「人才荒」。從出生率看,台灣長期穩居全球倒數第一名,2011年的出生率更降到年粗生育率0.82%。雖然出生率全球最低,但教育水平卻是全球數一數二。根據教育部統計處100年度資料顯示,台灣25~29歲人口教育程度,研究所占11%,大學46%,專科高職高中38%,國中只有4%,國小更只有1%。

台灣沒有人才嗎?恰恰相反。台灣人濟濟,是其他國家樂於挖角的對象。既然有高教育水平,為何這些人在台灣沒有工作機會?因為這個倒三角形的人力結構,無法鉗入產業的人力結構。要把這個倒三角形變成正三角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底層勞動人力,將倒三角形置入一個更大的正三角形內,才能創造出高學歷人口的就業機會。

95%高中以上人口 不適合底層工作

另一個說法是現在的年輕人好命習慣了,依賴和享受物質多了,吃苦和承受力弱了,所以不願意從事底層工作。然而,哪一個把子弟送去受高等教育的父母,願意自己的子弟從事底層工作?若真要投入底層工作,十幾歲就可以進工廠實習了,又何必花費時間與金錢去受教育?

筆者一點也不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好命。就台灣的情況來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拿的是20年前大學畢業生差不多的起薪,但過的卻是比20年前更昂貴的生活!這樣絕非好命,也不能依賴和享受甚麼物質。

「產業升級」成口號

另一個老生常談的口號是「產業升級」,把企業視為好逸惡勞、不思提升的劣質工廠。同時瞧不起那些因為全球競爭,必須在各方面努力壓低成本的公司。不僅認為價格競爭是「沒出息」,同時拒絕這些「沒本事」的傳統產業回流台灣。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曾說最討厭聽到政府說拼經濟。每每政府說「拼經濟」一定會提到「產業升級」,創造附加價值等口。然而,產業升級不應該是口號,產業升級是企業每天每夜都在努力的目標。誰會比企業更想產業升級?不進則退,在全球競爭中很容易被淘汰。

最懂市場與產業的人才在企業裡,不在政府部門裡!政府不該企圖扭曲市場機制或薪資機制,更不該藉口產業升級,無視產業缺工的困境,繼續勒住產業存活的命脈。

最低薪資自綁手腳

30年來的實證經驗已經證明,最低薪資是高達70萬底層勞工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最低薪資的規定不但沒有保障台灣勞工的薪資,還讓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而大量運用外勞,外勞薪資自由化的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是台灣的3倍,國民平均所得是台灣的2.5倍!

哪一個人能說iphone是落後產業?但沒有底層勞工,富士康就無法回到台灣!台商在中國雇用超過一千萬人,回來台灣10%,就要100萬名勞動人口,其中底層勞工的需求超過60萬人。可是台灣所有待業人口(含自願失業人口)不過50萬上下,同時按學歷比例計算,絕大多數是高職以上學歷,並非底層勞動力!沒有底層勞工,台商如何回流?不能回流只能在中國繼續掙扎或者向東南亞國家移動。

沒有底層勞動力,所以沒產業;沒產業,所以才有結構性失業。今天台灣的失業人口與經濟問題,全是台灣自己造成的,也是台灣民眾長期被誤導的結果。現在企業從中國大舉出逃,正是迎接台商與外商回流台灣的關鍵時刻。鬆綁外勞是唯一能夠支撐起台灣倒三角形人力結構,成為正三角形的方法,如此才能人人充分就業,同時解套一連串的沈痾──包括勞健保與退休金給付的空洞,以及貧富懸殊的問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