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李汪“薦書”意味著什麼

【新唐人2012年10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中國社會正面臨一場無可回避的社會大變革,這已成為天下共識。而處于這個大變革風口浪尖的那些中共高層官員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公眾的關注與考量當中。其中也包括他們都熱衷閱讀并向身邊人乃至社會大眾推薦的是些什么書?這當中反應出他們哪些思想傾向?日前,有海外媒體歸納并品評了包括胡、溫、李、汪在內的中共高官的“薦書”。

《太陽報》 10月18日發表馮海聞的署名文章表示,中共官方公開提倡的這個“思想”那個“理論” 未必就是他們的真實心聲。而那些中共高層官員平時讀甚麼書、薦甚麼書卻往往體現了他們的真實想法。

文章提到胡錦濤早年喜歡讀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的《大趨勢》,對世界大勢發展頗為關注;溫家寶則愛讀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李克強與王岐山不約而同地向身邊人員推薦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令這本書在內地官員一紙風行”;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則對歷史學家蕭功秦的《超越左右激進主義──走出中國轉型的困境》大加讚賞。

《大趨勢》與胡錦濤

據瞭解,《大趨勢》是美國社會預測家、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撰寫的一本最負盛名的書。這本書共十章。從十個方面探討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發展變化情況。《金融時報》曾稱贊《大趨勢》一書中沒有一條預言是錯誤的。

馮海聞認為,胡錦濤喜歡讀《大趨勢》,說明他對世界大勢發展頗為關注。

《沉思錄》與溫家寶

至於《沉思錄》則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是一本記錄自己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書。

據悉,《沉思錄》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書中強調人的德性修養,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主張行為的動機要純正,要“正直地思考善、 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訪問的溫家寶,公開談論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說:「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他並頻繁地引用其間的名言「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去了,他們像一縷青煙消失了」。

馮海聞認為溫家寶對《沉思錄》情有獨鐘,可能是“想通過這本宮廷政治書吸取政治經驗”。

而六四事件後流亡美國的社會科學學者嚴家祺,在2011年發表的評論文章中也曾談到,溫家寶喜歡讀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沉思錄》中有許多具“普世價值”的“格言”。

但是,嚴家祺也表示,承認普世價值是一回事,是否遵循普世價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他說:“《沉思錄》說‘一個不受欲望困擾的心靈,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溫家寶身為總理,他的心靈卻常受專制政治的摧殘。”

《舊制度與大革命》與李克強、王岐山:

《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是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的經典解讀。2012年上半年,該書突然在中國知識界掀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閱讀熱潮。鑒於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形勢與中國現在的情況確實頗為相似,正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人,似乎很希望從這本一個半世紀前的經典著作中,尋找到某種啟示。

托克維爾在這本書中分析了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前因後果。他曾談到自己寫作當年寫作《舊制度與大革命》時的初衷。

托克維爾說:“我將試圖說明:同樣是這些法國人,由於哪些事件,哪些錯誤,哪些失策,終於拋棄了他們的最初目的,忘卻了自由,只想成為世界霸主(拿破崙)的僕役;一個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強大、更加專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奪得並集中全部權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價換來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無物的自由表像;這個政府如何把選舉人的普選權標榜為人民主權,而選舉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議,又不能進行選擇;它又如何把議會的屈從和默認吹噓為表決;與此同時,它還取消了國民的自治權,取消了權利的種種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論、寫作自由—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貴、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還以‘革命’這個偉大的名義自詡。”

有輿論認為,這是托克維爾寫作《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初衷,同時這也是解讀其“法國大革命啟示錄”的切入點。

馮海聞認為李克強與王岐山向他們身邊的人推薦這本書,反映出他們的內心到底在擔心甚麼。

《超越左右激進主義:走出中國轉型的困境》與汪洋:

《超越左右激進主義:走出中國轉型的困境》是中國「新權威主義」的代表人物蕭功秦的力作。蕭功秦認為中國從威權政治走向民主憲政,需要經過五個階段:改革者執政、經濟轉型與起飛、民生建設、公民社會、憲政民主。

蕭功秦在書中反復強調中道理性主義、新權威主義之于今天中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認為,中國最終要走向西方普世價值觀,惟現在重點只是在民生建設,不宜過激過快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主張應該在新威權政治格局下的中央政府調控下,有步驟、有節奏地推行公民社會建設。

馮海聞表示,蕭功秦這套理論受汪洋推崇,也被其用於主政廣東的具體實踐中,實際上折射出汪洋真實的政治取態。

然而知名時事評論人士鄭渝川在他的評論文章《該超越的是威權政治,而非激進主義》中,對蕭功秦的提出了一個質疑:如果“新威權政治”拒絕改革,從公民社會建設的路子上撤回來了,怎麼辦?

鄭渝川表示,公民社會建設(重建)要獲得成功,必須建立在超越威權政治的基礎上,即通過大力推進憲政民主建設,來為公民社會建設贏得空間,進而相互促進。

他說:“威權政治傳統既非君權神授,又非真實民意經程式的授權,要贏得和維持權力,必然要否認公民社會、公民主體權利,在回避憲政民主的情況下推動公民社會建設,無異於建造空中樓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