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曲欣賞】《平沙落雁》(音畫)

【新唐人2012年12月2日訊】【编者的话】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她那獨特的民族記憶滲透在許多優秀的樂曲中世代相傳。【中國古典名曲欣賞】試圖以「具體而微」的探索,希望與您一起去探尋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真正內涵。

【中國古典名曲欣賞】《平沙落雁》

http://www.youtaker.com/

現在爲您播放的是一首古琴曲《平沙落雁》。這首樂曲也可以稱爲《平沙》。它的作者據傳是唐朝詩人陳子昂,也有說是宋代的毛敏仲,或明代的朱權等人,衆說不一。然而不管作者是誰,這首樂曲一經問世,就得到了琴家們的喜愛,繼而廣爲流傳,而且經過加工發展,形成了段數、定弦、調式、意境等,逐漸豐富了這首樂曲。

對於《平沙落雁》這首樂曲的曲情理解,也有不少表達方面。有“蓋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也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的;更有從鴻雁“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象,驚而複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這首樂曲的意境高遠,旋律起而又伏,綿延不斷,優美動聽;基調靜美,但靜中有動,頗爲大氣。

古琴音樂之所以能夠給予人們一種曲調高古的意境,這是因爲古人對於彈琴的時機、心情、儀容以及氣氛等,甚至在物件的選擇上,是非常講究的。有所謂“六忌、 七不彈”之說。“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風、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種天象氣候,“七不彈”則是指:聞喪者、奏樂時、事冗時、不淨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 及不遇知音等七種情況,都不是彈琴的好時機。

古人對於音樂的看法與現代人有很大的差別,現代人聽音樂的目的絕大多數都是爲了娛樂。其實古人一直把音樂作爲節制人欲的方式。《史記》中說人的天性是好靜的,感知外物以後就會影響人的情感,並按照自己的心智産生好惡之情,如果不加以節制的話,人就會被無窮無盡的外部誘惑和內心好惡同化而做出許多壞事,所以先王制做禮樂來節制人。

另外,古人藉由古琴藝術體現出人世間的優美、崇高與睿智,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與“天地相通”的境界;因此,古琴音樂比起其他中國樂器,更深入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那麽,經常聆聽這樣的音樂能夠使人的心靈淨化,品德高尚。

(新唐人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