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時刻:大飢荒餓死幾千萬人 周恩來下令毀證

【新唐人2013年01月07日訊】(美國之音電) 華盛頓 — 開場白:中國上個世紀中葉發生的那場大飢荒餓死了數千萬人。中國共產黨當時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和劉少奇發生了甚麼樣的意見分歧呢?被譽為“人民的好總理”的周恩來當年為飢餓的人民做了甚麼?後來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當年如何處理欺上瞞下,造成成千萬人餓死的高級官員?

解說:前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在對“大飢荒”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中國上層領導人對於“大飢荒”中大量餓死人的事實並非不知道,但是採取了各種方式文過飾非,掩蓋真相。隨著真相的逐步揭秘,人們發現,一些在過去形象很好的領導人在那場大災難中也曾經扮演過不光彩的角色。

*周恩來下令毀證*

楊繼繩:61年底,有三個人搞了調查(各地餓死人情況),當時糧食部長陳國棟、統計部長賈啟允、還有糧食部辦公廳的主任周伯萍。周伯萍80年代在社科院人口所講課作報告,他承認說,的確是他們搞了一個調查,死了幾千萬,周恩來看了說趕緊銷毀。過了一個禮拜周恩來問他們:“你們銷毀了沒有”?他們說銷毀了,我們三個人一起銷毀的,連板都銷毀了。

解說: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1997年在《中共黨史研究》上發表了《“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一文,承認中國長期以來都將“大飢荒”時期的人口統計視為絕密,嚴防外泄。

*寧可四川餓死人,不可北京餓死人*

對於造成這場“大飢荒”的“大躍進”,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也是支持的。同時,鄧小平積極推進了保城市,丟農村的政策。

楊繼繩:當時有個說法,說在四川山村餓死一個人,和在北京街頭餓死一個人,影響哪個大?後來演變為“寧可四川餓死人,不可北京餓死人”,這是後來演變的話。開始說的是在北京餓死人的政治影響比在四川山村餓死人的影響要大,從全局考慮。這話說了,是鄧小平說的。

解說:有了鄧小平這句話,當時擔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的李井泉就積極宣揚“丟卒保車”的重要性,四川百姓的身家性命就這樣被丟掉了。曾擔任解放軍成都軍區《戰旗報》編輯的王東渝(化名東夫)在香港出版的《麥苗青菜花黃-大飢荒川西紀事》一書中說,1960年底,四川省委在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農村按每人每天半斤留糧,這是1959年底定下的標準。溫江地委書記宋文彬說:1959年底實施這個標準後,一個冬春已經餓死了那麼多人,再出亂子怎麼辦?李井泉反問宋文彬:“亂子已經出了,是先保京、津、滬,先保成都,還是先保你溫江?”據當時擔任巴中縣委主管農業的副書記周永開回憶:當時從上到下貫徹的指示是:“京、津、滬缺糧,如果出問題,影響國際形象,不得了。”

中國現代史專家丁抒透露,在四川飢荒最嚴重的時候,鄧小平不但不追究老部下李井泉的責任,還幾次保李過關:

“在1962年1月中央工作會議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明朗寫了封匿名信給中央,控告李井泉,說四川餓死了很多人,李井泉有責任。這封匿名信被中央收到以後就開始要李井泉在四川組的小會上檢查。”

“鄧小平兩次到四川去為他開脫,說該檢討的都檢討了,就是那麼多問題。四川出的問題中央也有責任,然後說停止追查李井泉的個人責任,保護李井泉過了關。”

*毛劉分歧:幾分天災,幾分人禍?*

楊繼繩:劉少奇原來是緊跟毛澤東的,比毛澤東還左,說的話還要極端,後來回湖南調查一個月之後態度就轉變了。

解說:1961年5月31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說:“這幾年發生的問題,到底主要是由於天災呢,還是由於我們工作中間的缺點錯誤呢?湖南農民有一句話,他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總起來,是不是可以這樣講:從全國範圍來講,有些地方,天災是主要原因,但恐怕不是大多數﹔在大多數地方,我們工作中間的缺點錯誤是主要原因。”顯然,這與當時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看法不一致。

請您繼續關注美國之音《解密時刻:大飢荒 — 周恩來下令毀證》(完整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