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曾住山村 官推「鴻圖大計」迫遷村民

【新唐人2013年2月2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倩倩綜合報導)文革時中共黨魁習近平曾下放插隊的陝北延安梁家河村,如今正在大興土木擬建「知青文化體驗區」,為此該村村民被逼迫離開祖居。分析指中共藉機造神,個人崇拜死灰復燃。而網友則痛批:勞民傷財,無恥逢迎。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位處千溝萬壑黃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梁家河村,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西部高原山村。但地方政府為地處偏遠的梁家河村勾劃了一幅鴻圖大計:該村將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區、標準化養殖產業區和知青(知識青年)文化體驗區。

據悉,目前該村已經平整出一幅面積逾6,000平方米的廣闊廣場;預計2014年建成梁家河知青紀念館,2015年建成梁家河知青體驗區。今年開始將實行為期4年的移民安置計劃,要將梁家河村共126戶逾360人,全部搬遷到5公里以外的文安驛鎮居住。

地方大搞個人崇拜

地方官員公然向中央拍馬,已成中共官場沉痾。 據中共官媒披露,近日陝西數字博物館增添了包括習仲勛紀念館在內的6家紅色紀念館,陝西數字博物館用三維技術,將現實中的博物館在網路上「實景展示」。

而在習近平之父的出生地陝西富平,習仲勛紀念館的興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據知情人透露,建築公司上上下下心知肚明,這是政治任務,已經做好了賠錢也得做的心理準備。而家屬們則頗有怨言,自比如白居易詩中的賣炭翁受了官府的強買強賣。

2012年11月15日,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政府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揭碑儀式」,為習7年之前在該地的批示言論樹碑立傳。

《香港經濟日報》評論說,一個偏遠的山村,只因為領導人曾經上山下鄉,即搖身一變為「知青文化體驗區」。為討好上級奇謀盡出,官場「擦鞋」風氣,緣何如此明目張膽?

這篇題為《領導獨攬大權 催生擦鞋文化》的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亦觀點:「絕對的權力招致無恥的逢迎,逢迎到了無恥的地步,個人崇拜也就發生了。」

而早在十八大之前,作為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宣部去年5月強勢推出,以1960文革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為題材的大型電視劇《知青》,被批是向十八大常委大熱門人選、曾有知青經歷的習近平、李克強等人「獻禮」。

知青記憶 不堪回首

1969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年僅15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上山下鄉到延安市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大隊(現為梁家河村)整整7年。當年習近平住窯洞、平整田地,整段「知青」歲月相當艱苦。

所謂知青,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或高中教育。

《南都網》曾刊發「電視劇《知青》帶來什麼樣的記憶?」一文,作者徐賁寫道: 文革」所利用的正是年輕人這種心理和生理燥動的激情,給予它政治鬥爭和群眾運動的渲泄渠道。在短暫的亢奮之後(可以大致以「林彪事件」為分界線),隨之而來的是知青們普遍的彷徨、迷茫、失落和絕望。

大陸知名網站「凱迪社區」有網友評論認為,電視劇《知青》誤導公眾:「這種誤導是非常可惡的,它掩蓋了當時的種種罪惡和非人性,導演和編劇作者都是罪魁禍首的幫凶!」

網友「如玉」沉痛的思考:知青歲月是傷痕歲月,不堪回首,一代人的青春被扭曲與強姦,如此慘痛的集體傷害人們避之唯恐不及,正常的人誰還要懷念、體驗?究竟是誰對荒唐、野蠻的歲月念念不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