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跳捐器官 擬改寫死亡定義

【新唐人2013年02月21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1日電)器捐中心明天將討論「無心跳捐贈」的可行性,一旦定案,而且社會大眾接受,將改寫死亡的定義,每年約可增50個器官捐贈者。

提出這個議題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今天說,醫界現況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腦死判定捐贈死者;然而,有的捐贈者根本撐不過腦死判定的時間,即因為心跳停止,導致無法捐贈器官。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已實施無心跳捐贈,成為腦死捐贈、活體捐贈之外的第3個器官捐贈來源。

李伯璋、柯文哲解釋,捐贈者因年齡不同,腦死判定需要4小時、12小時到24小時,但是心跳停止後5分鐘,血液即凝固,因此實施無心跳捐贈者的器官摘取及移植,另有一套死亡判定方式。

「心跳停止多久才算死亡」柯文哲說,他拋出2分鐘沒心跳就算死亡的認定標準,希望明天能與移植醫學界討論,當然也可以討論5、10分鐘的其他標準,因為使用抗凝血劑、血管放鬆劑等藥物,以及插管灌流可以延長幾分鐘的時間。

李伯璋說,對於無心跳者捐贈者,醫療團隊更要分秒必爭,透過給藥、從主動脈插管灌流冰水,維持器官的生機,爭取摘取器官時間,考驗醫療團隊的能耐。

柯文哲說,無心跳判定死亡的時間,要比腦死判定大幅縮短,捐贈者家屬能否接受,也要考慮,一旦社會各界能認同無心跳器官捐贈,拔除維生管線後等不及腦死判定的病患,本人生前同意或家屬有意願,將可遺愛人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