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創團首來臺 分享奧運合作經驗

【新唐人2013年03月24日訊】社區廣角鏡(284)3月14日,英國文創通訊產業部長艾德•維濟,率領不同領域的產業精英,第一次到台灣做文化交流,並希望藉由倫敦奧運的成功經驗,帶給臺北不一樣的創意思維。

去年7月,倫敦奧運的精彩開幕,吸引了8萬名觀眾到場、10億人收看轉播。而3個小時的節目裡,涵蓋了英國著名的體育、電影、流行音樂人士,甚至打造工業革命時代的場景,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英國對創意產業的重視。

英國文創通訊產業部長艾德•維濟(Ed Vaizey):「臺北正準備著2017的世大運,我很榮幸帶來了許多,曾參與過英國奧林匹克,和殘障奧林匹克合作成功的夥伴,我們期待著合作與幫助,將在臺北執行的活動。」

為臺北帶來新意,提及倫敦奧運英國式的創意行銷策略,艾德•維濟(Ed Vaizey)強調,如何將創意二次利用,更是發展前的重要考量。

英國文創通訊產業部長艾德•維濟(Ed Vaizey):「我們要確保在倫敦奧林匹克、殘障奧林匹克所做的成為長久遺產。我們不是只蓋了些建築,我們蓋成了美麗的景觀,實際上,奧林匹克園區,成為了倫敦超過百年來最大的都市公園,現在也成為可觀的社區資產。」

英國光靠創意產業出口,每年就超過89億英鎊,佔了英國GDP的7%,雖然英國人口不到全球的1%,卻有超過200萬人從事創意產業,相關就業率每年平均 的成長幅度達2%,其中,以軟體業、媒體、電腦遊戲出版和時尚設計等成長最高,預計在2013年,提供5000個培訓創意人才的機會。

創辦與推動倫敦設計節的約翰索瑞爾爵士(Sir John Sorrell)表示,培育創意人才,是英國150年來重要的產業教育。

英國貿易投資署商務大使約翰索瑞爾爵士(Sir John Sorrell):「最初就是必須要確定年輕人、小孩,要有機會接觸到文創,接著就是要幫助他們,在這學習創意產業這條路上繼續前進,直到進入創意產業,因為創意發展的最後,其實跟人都是息息相關。」

英國與台灣,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藉由文創話題,擦出不同思維的創意火花。

新唐人亞太電視盧天常、李晶晶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