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亮:污染企業何以成為環保局的奶娘

【新唐人2013年4月23日訊】「縣環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編制11人,財政全供事業編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為自收自支人員。他們吃什麼?只能吃『排污費』。」河南一位縣環保局長透露。「污染企業咋成了我們的衣食來源,我們該保護環境呢,還是保護污染企業?」一些縣級環保局長表達困惑。(4月16日《瀟湘晨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環保局「吃」污染企業不是一兩天了,後者儼然成為前者的「衣食父母」。本來貓和老鼠是對頭,而今耗子給貓當奶娘,誰也離不開誰了。這致使環保局陷入了左右為難中,到底是保護環境還是袒護污染企業。

環保局超編現象嚴重由來已久,大部分人員被「排污費」養活。儘管國務院《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費應當全部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和挪作他用。」可實際操作中,徵收的「排污費」有一部分還會返還給環保部門,由他們自由支取,何況環保部門手握自由裁量權,創收渠道多樣,手法隱蔽,一直是很多人眼裡的肥差。

環保部門就陷入了「收錢養人,養人收錢」怪圈,與污染企業形成利益共生的關係,甚或有些地方環保局官員在利益驅使下甘願充當污染企業的「保護傘」。此情形下,「排污費」大部分異化為「人頭費」一點也不稀奇。一條執法經濟鏈條隱然形成,企業為了謀取巨額經濟利益,加大馬力排污,污染愈嚴重,獲利愈多,而污染企業越多,環保部門創收就愈多。

吃人家的嘴短,從某些環保局長的雷人語錄中可見一斑。前幾天,河北滄縣環保局長鄧連軍拋出「紅豆論」: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用紅豆煮飯煮出來的水也是紅色的;云南昆明東川區環保局長王傑云也語出驚人:污染嚴重的「牛奶河」是泥石流沖沙石衝出來的……環保局張們的立場和態度讓公眾質疑他們到底替誰說話?

有網友為了抗議環保局的不作為,在微博上號召網友湊錢獎勵環保局長下河游泳,懸賞高達40多萬。環境污染日甚與環保部門的失職緊密相關。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創收已然成為執法部門的重要任務,他們肆無忌憚地將執法權變現,催生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並從中獲得巨額收益。

污染企業養活了環保局;攤販養活了城管局;超載司機養活了交警隊……此種怪異的「食物鏈」是道德滑坡、底線失守的誘因,也詮釋了什麼叫「權力經濟學」。執法權的部門化和私有化到了令人隱憂的境地,掌控公權力的執法部門被經濟利益俘獲,將權力異化為自我營私的工具,丟棄了其所肩負的職責,導致權力失控與失范幾乎是一種必然。不難發現,從食品安全到環境污染,種種亂象難以根治的原因就在於權力的濫用。

毋庸置疑,污染企業變成環保局的「奶娘」讓美麗中國蒙羞。而要醫治此亂象,必然需要執法權回歸到法制軌道,受到監督和約束。唯有將權力關進籠子,治理權力部門化才有可能。近來,環境引發的公共安全事件頻發,人們的生存環境惡化加劇,防止環保部門執法權的濫用更加刻不容緩。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