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李救災 港媒稱李克強有微觀管理毛病

【新唐人2013年4月24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任中共總理的溫家寶迅速前赴災區的功過是非,至今仍任由評說。時隔五年,雅安大地震,現任總理李克強亦遵循相似路線,趕赴災區。但有港媒刊文分析,從兩人的具體做法,可以看出兩人的管理風格的不同,其中,李克強明顯帶有微觀管理風格。

溫李風格不同

溫家寶第一時間走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中共來講是破天荒的做法,他聲淚俱下,但由於軍方行動遲緩,道路遲遲打不通,前線指揮受阻,造成大批受傷者錯過72小時黃金搶救而死亡。

有新華社記者曾在博客中透露,溫在汶川曾兩次批評軍隊,一次是救災部隊以天氣不佳為借口,拒絕運送救災物資,溫說:「我不管你們怎麼樣,我只要這十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說完把電話摔了。另一次,空降部隊延遲抵達指定災難現場,溫尖銳批評軍方,「解放軍需要記住軍隊是為誰服務的」。據悉,溫因此得罪了不少軍方將領。

但由於軍隊受時任中共軍委主席的江澤民調配,因此,溫家寶盛怒之下卻也無奈。外加溫的一些悲情說話與行動,因此給不了解內幕的人作秀印象。

而香港《信報》文章觀察,這次李克強到災區,一些指示則可能過於精細。該文列舉了其中一條指示,用以說明他的微觀管理風格。李克強說:今晚要挨家挨戶敲門,房沒塌不意味著人沒傷。而他也做過具體的示範,對著廢墟,五次問:裏面有人嗎?文章認為,如果一些指示與做法變成死命令,缺乏靈活執行的做法,就會造成官員與災民之間的矛盾。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微觀管理(英語:Micromanagement),亦作微觀管理學、微管理學、微管理或顯微管理學,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法,與宏觀管理的理念相反。在這種手法裡,管理者透過對被管理者(員工)的密切觀察及操控,使被管理者達成管理者所指定的工作。相對於一般管理者只對較小型的工作給與一般的指示,微觀管理者會監視及評核每一個步驟。這個名詞一般在使用上帶有負面的意思。

另外,作者觀察到,從平時看到電視新聞的畫面,李克強到任何地方視察,或者召開會議,都是李克強不停的說話,鮮有靜下來傾聽的時刻。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的情況,「這或許是新聞報道截取的畫面並非全面的反映。」

這種做法將會對新一屆政府帶來什麼影響?文章認為值得探討。因為「從事管理的人都知道,過於微觀的管理,會造成下屬產生抗拒、破壞彼此信任,從而打擊士氣和降低效率。」

官媒官員「配合過頭」

李克強在別的方面是否都是微觀管理風格,還有待證實。不過,這次李克強災區之行,卻是連碰釘子。而官媒的「過頭馬屁」,和當地官員的「手錶印」,讓當局於藉此次機會再樹「偉光正」典型的「希望」破滅。

到達後的第二天一早,李克強就在帳篷外接受電視台採訪。當地媒體注意到,李克強的早餐是稀飯與鹹菜,跟其他人一樣。部分網友質疑官媒刻意強調李克強在災區很刻苦,是在拍馬屁,也有網友回應,在災區不吃稀飯鹹菜吃什麼?

另外,蘆山縣委書記范繼躍陪同總理李克強察看災情時,左手腕戴錶位置上留有一個白花花的手錶印,讓外界質疑,這位書記陪李克強視察災區前,先脫下了21萬名錶。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