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5大迷思 敷出問題肌膚

【新唐人2013年05月08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國人每年用掉3座101大樓高度的面膜,衍生過敏、反黑、紅腫、發炎等問題,醫界歸納消費者的面膜有5大迷思,敷出問題肌膚。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蔡呈芳今天指出,使用面膜的5大迷思是:面膜可以天天敷、 生理期敷最好、一邊洗澡一邊敷最好、面膜敷愈厚愈好、天然自製最好;另外,對於化妝保養品覺得愈貴愈好,面膜也不例外。

蔡呈芳說,反覆敷面膜,就像反覆用膠帶撕除臉上角質層,降低皮膚的保護力。有個病例每天敷3次冰河泥面膜,7天後發現原本的保養品會引起皮膚炎,檢查才知冰河泥的防腐劑引發過敏。類似案例是有位準新娘婚前密集護膚敷臉,到海島度蜜月,皮膚出現面膜形狀的脫皮及反黑,一度誤以為是對防曬乳過敏。

另一病例是藥師,自恃專業,用雙氧水自製美白面膜,用了反而黑臉3個月;還有名女子依照坊間DIY抗痘面膜偏方,用阿斯匹靈磨粉加入面膜,結果藥物酸性刺激造成皮膚脫皮。

蔡呈芳將面膜成分作用分為抗痘、抗敏、美白三大類,他表示,在浴室溫暖潮濕的空氣中,以及女性生理期間荷爾蒙改變皮膚通透性,皮膚對面膜成分的吸收效果確實提升,但卻是好的成分、連同甲醛等壞成分一起吸收,實在不能天天敷。

面膜造成的皮膚問題,大多數是刺激性皮膚炎;另外,還有的情況是敷了含感光物質的檸檬皮或部分中藥,產生光毒性反應,皮膚局部色素沉澱變成花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妝組簡任技正呂理福指出,根據市調資料,國人每年約用掉價值新台幣30億元的面膜,大約1.2億片,堆起來厚度約有3、4座101大樓的高度,用量如此之大,歷年也查出含甲醛及螢光劑的違法面膜。

他說,安心敷臉5部曲是:產品使用說明「認標示」、使用測皮膚「要測試」、 皮膚有狀況時要「避傷口」、敷臉前「要清潔」、敷臉「限時間」10到15分鐘且1週不超過2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