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詐騙又出新招 千萬存款打入銀行不翼而飛

【新唐人2013年9月27日訊】(新唐人記者劉暢綜合報導)2013年9月23日,蘇州相城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罕見的金融詐騙案,犯罪團伙用假身份證為受害人辦「銀期連接」,利用期貨交易手段詐騙資金,涉案金額高達2130萬元。

大陸媒體報導,去年11月9日,蘇州工業園區鄭女士報警稱:11月5日她在建行蘇州蠡口支行開了一個賬戶,11月6日向該賬戶內存入一千萬元,11月7日發現賬戶上的錢被轉到一個叫銀河期貨的期貨交易賬戶中,自己已經無法支配這筆巨款。鄭女士覺得很奇怪,因為她存錢的銀行卡和密碼均沒有丟失過,也沒有辦理過網銀。鄭女士從沒炒過期貨,那麼錢怎麼沒的呢?

經查,本案主犯武某是一名四十多歲的河南籍女商人,她在庭審交代說,因自己開的投資公司虧損了5000多萬元,為了緩解其投資公司的困難現狀,找到從事借貸生意的姜某,希望讓其幫忙吸收資金度過難關,融資未果后,武、姜二人覺得借錢不如騙錢。

為了騙錢,兩人做了很多功課,通過姜某的關係,他們找到善於期貨操作的MBA碩士李某,以想套取資金使用為由向其諮詢如何通過期貨交易將賬戶存款套現。

李某用2000元錢為例,向兩人演示了從建設銀行將2000元錢關聯到期貨公司,再通過期貨公司將2000元錢轉到農業銀行實現套現的一系列流程。在李某的引薦下,他們又找到了銀河期貨公司濟南營業部工作的張某,同樣以想套取資金使用為由,諮詢開戶事宜。武某說,在確定了詐騙操作的可行性后,開始尋找可行目標。

2012年10月份,他們鎖定了有投資意向的鄭女士。鄭女士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武某通過姜某的介紹找到鄭女士,向其推薦一款理財產品,並許諾年收益可達15%。如此高的回報率打動了鄭女士,她在銀行卡內存了1000萬元,並將銀行卡和身份證複印件交給了武某。

武某做了假身份證,將受害人身份證上的照片換成自己同夥的頭像,其他身份信息不變。然後由其同夥持假身份證,到期貨公司通過張某進行開戶,並關聯到受害人的建設銀行賬戶,將銀行賬戶內的資金轉入期貨賬戶,再經由期貨賬戶將資金轉入其他賬戶套現。於是,就在鄭女士將1000萬元存入銀行的第二天,巨款就通過這種方式被他們轉入期貨賬戶。

武某、姜某交代說:通過相似手段,他們先後騙取受害人鄭女士1000萬,受害人張某1000萬、王某100萬及管某30萬,總金額高達2130萬元。據記者了解,本案中除張某的450萬元被犯罪嫌疑人轉出,警方正在積極追回,其餘資金均被期貨公司及時凍結。此案並未當庭宣判。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當天的庭審中只有武某、姜某兩名被告人被檢察機關起訴犯詐騙罪,該詐騙案中的兩名「幕後高參」李某和張某並未出現在被告席上。該案公訴人李玲玲庭後向揚子晚報記者解釋稱,雖然李某和張某泄露期貨交易漏洞的事實已被查證,但是二人都聲稱對被告人的詐騙意圖不知情,以為他們只是想違規套現。

中國的證券法規還很不完善,對李某和張某的行為一時還很難確定罪名,二人目前處於取保候審階段。

李玲玲表示,本案中嫌疑人每次向被害人許諾的收益14%-18%,提醒市民,小心保管好自己的財產,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給你某些超出既定利益的回報,世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

很多網友評論雖說此案是鄭女士的個人信息不小心被泄露造成的,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中國大陸的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在中共腐敗統治下,人們已經無視社會倫理道德,自己的財產和人身權利平日得不到尊重和保護,這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