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维基百科上演的中港台「編輯大戰」

【新唐人2013年10月31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劍綜合報導)維基百科也被稱作自由的百科全書,曾被稱為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中最成功的網站之一,更是被無數媒體、報刊等作為經典的成功案例。然而中文版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如今不只是在線百科全書,它還成了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編輯們的戰場,上演著激烈的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交鋒。

維基百科網站一直依靠志願者調節管理大眾上傳信息。《紐約時報》指出,維基百科網站編輯都是志願者,他們在政治、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提出了彼此對立的觀點——實際上,就是不同版本的中國。

語言上的區別是普通話/國語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官方語言使用簡體字,而香港大多數人說粵語,台灣和香港都使用繁體字。報導說,這使得一些本來無關緊要的條目成了一觸即發的導火索,導致一些存在爭議的條目被限制編輯。

圍剿中共勢力的行動引激烈爭論

今年4月,一個條目引發了部分用戶的激烈爭論,內容是關於上世紀30年代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發起的一場清除共產黨勢力的圍剿行動。

中文維基百科上,這個條目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反圍剿戰爭」,一名台灣用戶批評說,這種說法偏向大陸。

一位名叫「DEMONBANE」的台灣貢獻者指出「從台灣的角度看,針對國民政府的軍事行動等同於暴亂。如果中文的維基百科接納所有立場,就不應該僅僅跟隨中國大陸的立場,」

「DEMONBANE」接著建議,應使用「圍剿戰爭」這一更加中立的標題。

天安門屠殺經歷了多次「編輯大戰」

報導說,自從網站創辦以來,有關中共當局在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鎮壓屠殺民主抗議的條目就經歷了多次「編輯大戰」。編輯們爭論的內容包括其中是否包括「屠殺」,解放軍是否「通過武力」鎮壓抗議,以及北京當局是否「隱瞞了真相」。

維基百科表示,儘管這個話題在中國很敏感,但維基百科沒有關閉這個頁面,也沒有採取任何審查措施。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的代表陳子恩說,維基百科絕不會遵守中國政府的自我審查政策。

不過,陳子恩說,由於「防火長城」——中國當局開發的極其強大的審查工具——過濾了「敏感詞」,中文維基百科的一些頁面打不開。

英語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有多種語言,資料顯示,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強調Copyleft自由內容、協同編輯(Collaborative Editing)以及多語言版本的網路百科全書,該網站也以互聯網作為媒介而擴展成為一項基於Wiki技術發展的世界性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並由非營利性質的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相關的發展事宜。

中文維基百科2002年創立的時候只有兩個版本——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大約10年前,這兩個網站合併了。不過,早期的編輯很快發現,新的網站受困於語言分歧引發的問題。2004年中文維基百科試圖通過引進語言轉換軟體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是維基百科上唯一一個使用語言轉換軟體的網站。

今天,中文維基百科網站有五種語言設置:大陸簡體、台灣正體、香港繁體、澳門繁體,以及馬新簡體。

維基百科允許任何訪問用戶使用網頁瀏覽器自由閱覽和修改絕大部標籤頁面的內容,據統計在維基百科上大約有35,000,000名登記註冊用戶,其中有100,000名積極貢獻者長期參与編輯工作,整個網站的總編輯次數已超越10億次之多。

截至2012年8月為止維基百科整個計劃總共有285種各自獨立運作的語言版本,且已被普遍認為是規模最大且最為流行的網路工具書,平均每天能夠有超過80萬人次的瀏覽紀錄。

根據知名的Alexa Internet其網路流量統計數字指出全世界總共有近3.65億名民眾使用維基百科,且維基百科也是全球瀏覽人數排名第六高的網站(最高紀錄是排名在第五名位置),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無廣告網站。據估計,每個月有近2.7億的美國人民前往該網站瀏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