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十四回

【新唐人2013年12月13日訊】【導讀】《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是中國清代咸豐年間著名的公案俠義小說。它是根據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寫而成的,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清人俞樾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並首刊於光緒五年 (1879)。小說描寫的是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作品,《三俠五義》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

第十四回 小包興偷試遊仙枕 勇熊飛助擒安樂侯

 
那人見包公如此光景,又見王、馬、張、趙分立兩旁,虎勢昂昂,不由良心發現,暗暗誇道:「聞聽人說,包公正直,又目識英雄,果不虛傳。」一翻身撲倒在地。口中說道:「小人冒犯欽差大人,實實小人該死。」包公連忙說道:「壯士請起,坐下好講。」那人道:「欽差大人在此小人焉敢就座。」包公道:「壯士只管坐了,何妨。」那人只得鞠躬坐了。包公道:「壯士貴姓尊名?到此何幹?」那人見包公如此看待,不因不由的就順口說出來了。答道:「小人名叫項福,只因奉龐昱所差……」便一五一十,說了一遍:「不想大人如此厚待,使小人愧怍無地。」包公笑道:「這卻是聖上隆眷過重,使我聲名遠播於外,故此招忌,謗我者極多。就是將來與安樂侯對面時,壯士當面證明,庶不失我與太師師生之誼。」項福連忙稱「是」。包公便吩咐公孫策與壯士好好調養箭傷。公孫策領項福去了。
  
包公暗暗叫王朝來,叫他將項福明是疏放,暗地拘留。王朝又將袖箭呈上,說此乃南俠展爺之箭。包公聞聽,道:「原來展義士暗中幫助。前日三星鎮留下字柬,必也是義士所為。」心中不勝感羨之至。王朝退出。
  
此時公孫先生已分派妥當,叫馬漢帶領馬步頭目耿春、鄭平前往觀音庵,截救金玉仙;又派張龍、趙虎前往東臯林,捉拿龐昱。
  
單說馬漢帶著耿春、鄭平竟奔觀音庵而來,只見駝轎一乘直撲廟前去了。馬漢看見,飛也似的趕來。及至趕到,見旁有一人叫道:「賢弟為何來遲?」馬漢細看,卻是南俠,便道:「兄,此轎何往?」展爺道:「劣兄已將駝轎截取,將金玉仙安頓在觀音庵內。賢弟來得正好,咱二人一同到彼。」說話問,耿春、鄭平亦皆趕到,圍繞著駝轎來至廟前,打開山門,裡面出來一個年老的媽媽,一個尼姑。這媽媽卻是田忠之妻楊氏。眾人搭下駝轎,攙出金玉仙來。主僕見面,抱頭痛哭。(原來楊氏也是南俠送信,叫她在此等候。)又將轎內細軟俱行搬下。南俠對楊氏道:「你主僕二人就在此處等候,候你家相公官司完了時,叫他到此尋你。」又對尼姑道:「師傅用心服侍,田相公來時必有重謝。」吩咐已畢,便對馬漢道:「賢弟回去,多多拜上老大人,就說:『展昭另日再為稟見,後會有期。』將金玉仙下落稟復明白。她乃貞烈之婦,不必當堂對質。拜托,拜托!請了!」竟自揚長而去。馬漢也不敢挽留,只得同耿春、鄭平二人回歸舊路,去稟知包公。這且不言。
  
再說張、趙二人到了東臯林,毫不見一點動靜。趙虎道:「難道這廝先過去了不成?」張爺道:「前面一望無際,並無人行,焉有過去之理。」正說間,只見遠遠有一伙人乘馬而來。趙爺一見,說:「來咧,來咧!哥,你我如此如此,庶不致於舛錯。」張龍點頭,帶領差役隱在樹後。眾人催馬,剛到此地,趙虎從馬前一過,栽倒在地。張爺從樹後轉出來,便亂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撞死人!」上前將龐昱馬環揪住,道:「你撞了人,還往哪裡去?」眾差役一齊擁上。眾惡奴發話道:「你這些好大膽的人,竟敢攔擋侯爺不放。」張龍道:「誰管他侯爺公爺的,只要將我們的人救活了便罷。」眾惡奴道:「好生撒野!此乃安樂侯,太師之子,改扮行裝,出來私訪。你們竟敢攔住去路,真是反了天了!」趙爺在地下聽準是安樂侯,再無舛錯,一咕嚕爬起身來,先照著說話的劈面一掌,喊道:「我們反了天了!我們竟等著反了天的人呢!」說罷,先將龐昱拿下馬來,差役掏出鎖來鎖上。眾惡奴見事不祥,個個加上一鞭,唿的一聲,俱各逃之夭夭了。張、趙追他不及,只顧龐昱,連追也不追。眾人押解著奸侯,竟奔公館而來。
  
要知端的,下回分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