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中國可能有更多信託產品陷入困境

【新唐人2014年2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 今年1月底,總額超過30億元的信託理財產品——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出現了兌付困難,面臨違約。1月27日,該信託產品在最後關頭獲得外部支持而提出了一個緩解辦法,讓購買了該信託產品的投資者可以避免本金的損失。近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發布報告表示,這種暫時的緩解方法,並不能降低理財產品和信託貸款所面臨的根本風險。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更多信託產品可能會在今年陷入困境。

《華爾街日報》1月30日報導稱,陷入違約危機的中誠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Credit Trust Co.)已同意向參与了其集體信託項目的投資者返還人民幣30億元(約合5億美元)的本金。作為條件,投資者將放棄該信託產品的部分預期收益。

曾負責分銷該產品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商銀行)此前已表示不會救助這隻信託產品,凸顯出此類投資的風險性。

标准普爾近日發布報告表示,對於缺乏透明的中國「影子銀行」業來說,中誠信託這次採取的方法只是一種暫時的緩解。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今年可能會有更多信託產品陷入困境。在標準普爾看來,理財產品和信託貸款所面臨的根本風險尚未降低。

標準普爾的報告表示,中誠信託的產品此次獲救只是臨時解脫,長期而言可能有害無益。該報告稱,這些投資者所蒙受的損失微不足道,救助無法整頓市場紀律,相反,這可能會助長此類行為並危及中央政府在遏制這些投資增長方面的努力。

標準普爾認為,中資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積累了巨大的信貸風險。但影子銀行業務增長的扭曲可能使信貸風險意想不到地進一步增加,而銀行可能對此並未完全認識。影子銀行的某些部分,特別是信託公司,可能會被事實證明是中國金融系統的薄弱環節。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標准普尔的報告較為客觀,今年中國大陸總計至少有3.5萬億元的信託產品到期。 而最關鍵的是,中國的信託產品等影子銀行多投向于「錢生錢」的虛擬領域和政府嚴控的行業,投資本身不可能產生效益,只是一种發新還舊罷了。當兌付期來臨,如果當局不再搞大放水的話,許多信託產品都將面臨違約的困境。

據公開的資料,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於2011年成立,由中誠信託發行,工商銀行代銷,涉及約700位投資者,總額超過30億元。該計劃對山西振富能源集團進行股權投資,預期收益率9.5%—11%,信託計劃投資門檻300萬元。但由於種種原因,信託計劃於成立次年即陷入兌付危機。

據了解,該信託理財產品發售後,資金投向的山西振富能源集團隨即陷入了經營困難。公司因賬外民間融資捲入訴訟案件,主要股東王某等被警方控制。而且公司採礦權存在糾紛,直到信託到期部分煤礦採礦權糾紛才得到初步解決。

今年1月27日,中誠信託發布臨時公告稱,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投資者有兩種選擇,一是簽字拿到本金,但無法獲得足額預期收益;二是繼續持有股權,收益及本金要視項目未來情況而定。

儘管備受市場關注的中誠信託兌付風波暫息,但陸媒《經濟時報》發文稱,此次兌付危機給信託業再次敲響了警鐘。監管層、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必須看到,由信託公司或關聯方提供隱性擔保的剛性兌付模式,從長遠看難以為繼。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