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亞洲 以鄰為「涸」的戰爭

【新唐人2014年3月1日訊】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一月中旬舉行了一項名為《水資源潛在的地緣政治威脅》聽證會,重點討論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分配的爭端,水資源分配的問題再次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

中國水資源外流概況

中國境內共有大型國際河流十五條,數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中國大多位於這些國際河流的上游。這些國際河流的年徑流量佔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年出境水資源量高達四千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的年徑流總量。長江流域的人口在二○○五年時即達到四億四千萬人,佔當時中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擁有極為豐沛的水資源,「世界屋脊」西藏更被稱為亞洲的「水塔」。流經人口稠密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眾多著名的大江大河,如恆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公河等皆發源於青藏高原。這些河流流經西起南亞的巴基斯坦、東至東南亞最東部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這一廣闊地帶約十個國家,成為這些國家共約十九億人口(超過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二○一二年世界人口約七十億)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

中國東北地區的國際河流絕大多數是界河,主要包括黑龍江、額爾古納河、烏蘇里江、圖門江和鴨綠江。中國西北地區的國際河流主要分佈在新疆,包括額爾齊斯河、伊犁河、阿克蘇河和額敏河,全疆由國外入境的水量為八十八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二百四十億立方米,出入境水量佔新疆河川徑流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七。

中國水資源分佈及使用概況

儘管中國位於亞洲許多重要的國際河流的上游,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兩千一百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八。中國目前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農村還有近三億人口飲水不安全。近年來由於洪災、旱災更加頻繁地出現,國內的水糾紛事件也愈演愈烈。中國水資源分佈不勻的現象也十分突出,北部和東部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地區長期缺水。另一方面,中國缺乏對水資源綜合及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規,以致水資源浪費大、水污染嚴重。

水資源的短缺、浪費和污染迫使中國加速尋找新的水資源,而截流流向境外的水資源自然是最便捷的方法。近二十年前,「西藏之水救中國」之說即開始在中國學術界、繼而在政界流行。隨著中國開發大西部國策的逐步實施,隨著耗資巨大的三條南水北調工程的相繼竣工,以及最近流行「節能減排」,中國大規模開發水電資源的勢頭已不可逆轉。中國正在其西南地區興建越來越多的大壩,截流該地區越來越多流向境外的水資源供本國使用,如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全部水源(至二○五○年計劃年調水一百七十億立方米)即來自「青藏之水」。

印度與中國水資源爭端尖銳

印度第二大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孟加拉第二大河賈木納河的上游是中國西藏的第一大河雅魯藏布江。西藏阿里地區最主要的河流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游;獅泉河是西藏西部的主要大河之一,它出境後流入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河的上游。

由於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和歷史恩怨的心理糾葛,印度與中國的水資源爭端最為尖銳,集中體現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分歧上。印度認為,中國在這條重要國際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壩將給下游印度的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帶來巨大挑戰。中國認為,印度(在中印水資源分配問題上)通過誇大事實以博取國際社會同情的做法向中國政府施壓。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平均深度高達五千米,雅魯藏布江僅幹流及五大支流的水力蘊藏量就高達九千多萬千瓦,相當於五個長江三峽電站全額發電量的總和。在如此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印度的施壓顯然不可能奏效。中國已於二○一○年動工興建位於雅魯藏布江上游的藏木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五百一十兆瓦。二○一三年一月,中國國務院在能源發展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推動雅魯藏布江水電基地的建設,包括在加查(總裝機容量為三百二十兆瓦)、街需(總裝機容量未定)和大古(總裝機容量為六百四十兆瓦)三處興建三座大壩。隨著這些大壩的陸續動工興建,中印有關水資源的爭端將愈演愈烈。早在中國興建藏木水電站時,印度高官就曾放狠話稱:不排除用導彈摧毀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興建的大壩,不惜為了水資源分配與中國再打一場戰爭。

印度也在規劃和實施自己的水電計劃。《印度快報》曾報道說,印度政府加緊上馬自己的水電開發計劃是為了確立自己的「下游權利」,以對抗中國在上游興建的超大型水利工程。雖然印度規劃中的二十多個水電項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正式開工,但印度從來都對自己的水電項目已經和將要給下游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置若罔聞、不屑一顧。印度對中國的指責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水資源爭端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第一大河和亞洲中南半島的大河之一,其上游是中國雲南的獨龍江。緬甸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怒江,怒江的上游是西藏的那曲河。那曲河從世界屋脊一路奔騰向南,穿越地球上最長的峽谷(長達六百多公里)流入雲南。怒江幹流全長二千零二十公里,總落差高達四千八百四十米,水力蘊藏量高達三千六百四十萬千瓦,相當於兩個長江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中國在二○○三年曾有過在怒江上建設「兩庫(水庫)十三級(梯級)」水電站及配套設施的規劃,後因受到眾多專家及環保組織的質疑並引發了席捲全國的環保大討論,最終該規劃被暫時擱置。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稱,中國在「十二五」期間將積極發展水電,怒江水電基地建設赫然在列,其中重點開工建設怒江松塔水電站,深入論證、有序啟動怒江幹流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項目,而獨龍江的水電開發被歸併於怒江水電開發的規劃內。

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湄公河僅幹流就長四千八百八十公里,為世界第六大河和亞洲最大最重要的跨國水系,該流域是世界屈指可數的稻米產區。湄公河發源於青海,流經雲南時稱瀾滄江。中國在瀾滄江上游的扎曲規劃了果多水電站,在西藏昌都以下的瀾滄江幹流規劃了二十一個梯級水電站(西藏六級,雲南十五級),雲南已建成兩個、在建一個水電站。

東南亞各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水利/水力開發。緬甸已停工的密松大壩是中國援建的,緬甸的孟東水電站也是中國援建的;世界銀行支持老撾的水電開發。中國投資的老撾南歐江梯級水電開發一期工程已於二○一二年底開工。水電開發和出口是老撾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緬甸和泰國政府計劃在薩爾溫江的下游修建七個水壩和引水工程;水電佔越南總發電量的一半。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越南電力公司計劃到二○一○年修建三十七座新電站,將發電量翻一番。

中國與北方和西方鄰國的水資源矛盾

二○○五年九月十四日,俄羅斯《消息報》稱「中國將奪取西伯利亞的水資源」,將導致「俄羅斯可能有一百多萬人缺水,幾十家企業停產」。「美國之音」網絡版二○○六年也曾刊登文章指責中國過度開發跨境河流,認為中國對新疆境內的伊犁河以及額爾齊斯河水資源的過度利用正在給位於河下游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其後果可能導致生態災難。

二○一○年,歐盟建議哈薩克為綜合解決哈薩克東部巴爾喀什湖水資源的保護問題,與中方重新審議中哈水資源協議;哈薩克應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案,對流入巴爾喀什湖的上游水源,尤其是伊犁河進行生態標準限制,使位於上游中國的河水不會污染到哈薩克境內的湖泊和水庫。

以智慧分配生命之源,避免爆發以鄰為「涸」的戰爭

中國與十四個國家接壤,其中十三個與中國共用水資源。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全球性的因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導致的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正在上升為名副其實的生命之源。「以鄰為涸」(涸念he,二聲)正在取代「以鄰為壑」(壑念he,四聲),成為國家間只講利益、不講溫情的最佳註腳。美國情報機構早在二○一一年就曾預測:今後十年(這十三國中)許多與美國相關的國家將遭遇缺水、水質下降等問題,將威脅到(這些國家的)穩定與安全,並造成國家間的緊張。

人類歷史上因跨國水資源利用引發國際爭端乃至戰爭的「前車」並不少見,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就曾預言「二十一世紀水將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萬河之源」,如何與各國更公平更合理地分配利用國際河流的水資源,如何在自己發展的同時兼顧國際河流下游國的「水權益」,如何維護與各國的友好互助關係,在在考驗著中國領導人的智慧。各國無法指望由「難斷家務事」且有職無權的聯合國、國際法院或其它國際組織來「公平斷案」。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
評論